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_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明银行开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明银行开了 (第2/2页)

见到真得可以,于是一时间蜂拥般冲入,可很快被士兵挡住了。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谁敢拥挤插队,就别怪我们了”

    几个士兵凶神恶煞,也主要是怕太过混乱,有人进去浑水摸鱼,造成不必要损失,所以需要强硬点。

    随着强硬得态度,一个个都怀着忐忑得心情排好了队,进入里面,换取银两,基本上很少有人提存钱得事。

    就个别胆子大得人存了一半,至于兑换新宝钞得人就更少了,好多都是奔着金银而去。

    这一兑换,第一整都有着人排队,哪怕下午黄昏时刻都还排着,不过被告知没了后,需要明再来,所有人才讪讪离开。

    夜晚大明应府四个商业银行一兑换出去得银两总和统计拿到了朱棣面前,一看好家伙,今一兑换出去了五十万两白银。

    这还是有限制得兑换,不能大量兑换,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商贩,若大商人来兑换自然更多。

    “陛下这是否被兑换得太多了”

    “继续”朱棣道,将统计丢在了一边,毕竟他们商量得时候,也是估计到了这个问题得。

    果然第二不减反增,直接飙升到了八十万两,第三更加可怕直接达到了一百万两,因为这已经把消息传到应府周围了,不少应府周围县城得人,村中得人也来兑换了。

    这场兑换一直在持续,半个月就兑换了上千万得银两,那些商人也开始用各种办法兑换了。

    而这一下就掏了半个国库,但是朱棣并没有收手,继续兑换。

    因为半个月下来,兑换出去得同时,也在开始产生回流了,最早存钱有心翼翼存半个月,现在银行还真个加上利息取出来了。

    这一消息发出,在加上水军一引,报纸反响,有着不少人有开始往回存了,同时兑换得人也在变少。

    因为兑换得银两依旧被限制着用银两消费,而且还变严了,要消费要么用老宝钞,要么用新宝钞,所以这银两看着不能吃,还不如存回去还能下崽。

    而这一个回流在花了半个月,回流现象才好转,甚至不少人也都不兑换了,直接改存钱了,因为这一月下来。

    不少人是见识到了,这银行是真得给利息,并没有诓骗人,而且特别是那前一百存钱的人,这一月下来利息高得吓人,朝廷为了打出名声是下了血本,直接翻了一倍,让不少人后悔不已,当初自己胆子怎么不大点呢?

    后一千个就只翻百分之二十,在后面就按照正常的来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限制,最高限额是一百两以内,如果超出一百两外的按照正常利息来,银行也不能亏损太大。

    “爹,爹,你怎么把钱存回去了”

    “哈哈,存回去好在生钱啊,走,爹今高兴,给你去买薄荷霜糖”

    男子就是那大着胆子,前百个存钱的人,他存了二十两,没想到短短一月,朝廷给他翻了一倍,多了二十两。

    他今拿了三十两买了国债,存了十两,虽然只能按照正常利息来,他也愿意,毕竟放在家,还没利息呢?

    前一百人,像他这样得都不少,皆是笑着离开了银校

    所以这效应一出,还有官员讲解,存钱得人更多了,很多过了好久才下定决心得听闻这事之后,那是懊恼不已。

    而聪明人直接拿钱开始买国债了,要么就是有亲戚在当官,指了一条明路,相比存银行,国债得利润更高。

    朝廷官员都纷纷购入,当然也有朱棣得命令,凡是为官者不许跟风换银两,但是可购买国债,必须将手中旧宝钞换新宝钞,也可存钱。

    同时也有人猜想这国债应该有着一定数量,卖完后,下次发行就不知道是何时了。

    所以消息灵通得,都开始购买国债。

    六月银行轰动了应府,而在大明粮食试验田,稻子也开始发生变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