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文殊菩萨_第19章 三佛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三佛说 (第1/3页)

    何为比丘?

    芸芸众生感念西方妙法,日夜诵读佛经,积德行善,死亡后,魂魄被皈引到须弥山,化作佛门比丘。

    随着岁月的变更,比丘的数量随之暴涨,逐渐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它们种族、功法、派系、血脉皆不同,西方无法用已有的体系培养。

    所以,比丘为何修行,成为困扰佛门的难题。

    在百年后的春和大讲中,如来佛祖将比丘称之为乞士。

    他以道入佛,心性谦虚,认为世俗的无穷庙宇,就是比丘的栖身场所。

    乞士,代表着佛法的谦卑,始终以渺的地位而修校

    “上乞诸佛以理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衣食以养色身。”

    这两方面表示如来修行佛法的信念,要始终恭敬的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诲,谦卑的接受十方善信的布施和供养。

    不以崇高而傲慢,不以权贵而桀骜,不以高深而扬威。

    如来的看法和见解,得到了佛门的极大推崇,众生皆以乞士的身份自居,并严厉要求自身保持恭敬的心态。

    直到西方量劫初期,兰盆果会上,如来的见解被金蝉子推翻。

    他掌管西方惩恶杀伐,用鲜血铺就大道,向来不屑于温情脉脉的处事手段。

    关于佛门比丘,金蝉子则将其称之为破恶。

    破除所有的罪恶,用尸骸和鲜血冲刷冤魂,铸就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

    恶孝恶见、恶言、恶思,都要在电光火石间摧毁。

    比丘的数量众多,若皆是惩恶扬善,铲jianian除恶之辈,佛门所构建的虚幻世界,何愁不会化虚为实。

    当时,金蝉子的见解,在佛门造成极大的冲击,更是与如来曾经的观点相冲。

    西游即将开启,佛门的形象极为关键,佛祖们恨不得用尽彩虹、云霞妆点须弥山,怎能见到血腥和杀戮?

    正因如此,金蝉子贬入凡尘,被迫用轮回的力量洗去纤尘。

    西游量劫后,第三位提出观点的,就是舍利佛祖吉光。

    吉光将比丘称之为怖魔。

    怖魔,代表承担,和净饭王陨落时,义无反鼓信念相同。

    吉光以佛法为众生凝聚愿力,不求自身的安乐,只为世间万物有所归依,直到陨落都从未反悔。

    在他的自传记载里,道:“不为吾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以这种无畏无惧的性情,去解救众生于苦难之中,令那些妖魔鬼怪感到恐惧。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乞士、破恶、怖魔三种称呼,代表着自修、除恶、奉献三种流派。

    这就是西方历史上,有名的三佛。

    无穷的智慧光辉,充盈在威严的大雄宝殿,漫山遍野的珠翠丝绦连绵不息。

    气运凝聚的佛陀虚影,双眼闪烁,逐渐被智慧的色彩渲染。

    文殊面容肃穆,手掐宝印呈莲花状,皮rou显露出层层清澈波纹。

    《金刚般若经》引动风云交汇,涌现出无边的吉祥和福泽,和霞光万道的慧剑交相呼应。

    苍穹云海,功德汇聚而成的汪洋波澜壮阔,颇有副气吞山河的壮志。

    与此同时,佛陀金身的双眸,被智慧光蕴彻底渗透,化作湛蓝宝石熠熠生辉。

    “如来谦卑隐忍,金蝉杀伐果断,吉光怜悯众生,这三位佛祖皆是佛门的时代强者,对修行拥有着的独特见解,他们若是独掌比丘部众,定能让佛门的威望水涨船高,可惜的是,前世比丘并未受到任何点化,而是众生自信感悟而生,白白浪费了无边的佛门气运。”

    “尊者们出身高贵眼高于顶,喜欢把金科玉律挂在嘴边,从未真正瞧得起比丘部众,却不知最基础的力量才最为紧要,这也是世间圣贤的普遍心理,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伴随着赞美和奉承成长,何曾在淤泥和苦难中挣扎过。”

    “不过,我要感谢他们,高层的争斗此起彼伏,充满危机四伏的陷阱和阴谋,唯有争取底层的力量,才能助我成就大业啊。”

    文殊眼神明亮,引动苍穹的功德悍然落。

    滚滚波涛不见尽头,如巨龙咆孝声势浩大,又如河倒灌奔涌不息。

    无边无际的金色汪洋,绽放着极为纯净的功德灵韵,令污浊和磨难退避三舍。

    坐在大殿的诸位强者见状,不由自主露出羡慕的表情。

    “老师果然厉害,竟能调起如此磅礴的功德,将这片汪洋全部吸收殆尽之后,定能顺利突破到金仙境界,日后在西方行事,就不必处处受阻了。”

    金吒眼里满是喜意,期待万分的坐直身躯,嘴角微微上扬。

    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文殊身上,却没发觉周围人在注视着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