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饭桌上的机锋1 (第2/2页)
老年代曾经有个笑话就是说这个的。 说是有一家人因为平时炒菜舍不得用油,每次吃饭的时候嘴馋就用筷子在油壶蘸一下。 结果月底发现油还变多了。 打开油壶一看,除了浮起来的油,底下全是口水。 .......... 很快李婶饭好了,一上菜,不知是不是原本“侯楚”肌rou记忆。 侯楚感觉自己在口舌生津,喉头一直在忍不住的吞咽下口水。 虽说桌子上只有四个菜,清炒土豆和烩萝卜,加了个炒鸡蛋和凉拌的猪头rou,还搭配了些二和面馒头。 在后世这根本都不够看,小康水平都算不上。 可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村人这已经是很好的菜了。 李叔见其状态,也明白其已经是饿坏了,特别是从昌平赶了几十公里路的情况。 于是一声令下,便说开饭,还想把侯楚带过来的莲花白酒打开,却被侯楚拦下。 “李叔您也知道我们家情况的,今天真的不适合,下次吧,到时候喝个不醉不归” 侯楚执意说家中父母的事情,不宜饮酒。 这在换成古代都是要守孝三年,虽然现在风云变幻,既往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讲究这个了,但是还是不适合。
李涛见到此情况也不在多说,心里还是挺赞同侯楚的观点,也不禁对侯楚高看一眼,收起了酒,话锋一转的说道: “小候啊,将来你可有什么打算,现在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侯楚闻言,知道已经到了今天最关键的时刻,吞咽完口中的清炒土豆: “说句实话,也不怕您笑话,我这次来,也抱着顺便来城里看看的念头。 如果有机会留在城里做工人是最好的,毕竟谁也不想在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啊。 可既然我爹娘把我托付了给您,不管将来要做啥,我一切自然听您的安排,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见皮球踢回给了自己,李涛倒是不感觉意外,之前言语的沟通已经知道这个大侄子不似乡野的无知蠢夫,于是回道: “小侯你觉悟不错,有你爹的样子。 可你的问题我现在暂时还不能给伱打保证,这是对你极大的不负责任。 这几天我会给你打听打听工作的事情,既然拿出了那半块大洋,你就是我亲侄子了。 可你也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也知道四九城的形式的,招工少不说,想进城的能从东c区排队到昌平。 其实不管是做工人还是做农民,都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嘛,对比那些牺牲的先烈们,你想想要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 侯楚听着滴水不漏的回复,却也明白,这年头的无奈。 这时期的华夏,刚刚从百废待兴,各种天灾、老大哥的债务中喘过气来。 又面临着各种地缘政Z上的围攻,很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只能紧着重要项目来,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少,可人口基数又大,僧多粥少。 想了想,自己现在最好就是沉默,不管是表态说回去做农民,还是一意孤行说自己想做工人,多说多错。 转头对付起了那一小碟猪头rou。 见侯楚没有答复。 李叔接着说:“明天吧,你带我去看看你爹娘,我也给他们烧柱香,昔日里他们待我不薄,我也不会让他们的后人没了下场。” 侯楚点头,也一副悲伤过度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