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制作火绳枪?这技术自己送上门来了 (第2/3页)
对于这家伙打造的铁管质量,霍光还是稍有疑虑的。 “你这铁管,样子还行,质量怎么样,经得起用吗?”霍光皱眉道。 听到这话, 欧阳治当即拍着胸脯说道:“那绝对没问题,有问题我能来找你么?霍议郎,我跟你说,我从赵国来,一路上都是拿它当武器用的,比刀剑还管用!” 比刀剑还管用? 这属实是王婆卖瓜了! 要是真比刀剑有用,那么汉朝士兵上战场,就不是拿着环首刀,而是铁棍了。 想到此处。 霍光直接说道:“质量行不行,你说了不算,得经过测验才行。” “对了。” “跟你说一声,议郎,本侯早就不当了,你可以称呼我为博陆侯,或者,霍尚书!” 欧阳治当即点头,道:“噢噢,好的霍议郎。” 这家伙,有点轴啊! 霍光无奈。 只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随即,让奴婢去取来火药,和以前制作土制手榴弹的引线。 同时。 拿出一根木塞,紧紧的塞住铁管的一端,另一端保留不动,将火药倒了出去,长引线也从这一端放入管内。 小时候手拿的那种烟花知道吗? 霍光此时做的,就是类似于这种设计。 不过。 他放入其中的,不是会在空中爆炸的烟花颗粒,而是几颗光滑的珍珠。 汉朝有养蚌培育珍珠的行业。 所以珍珠这类东西是有的,不过也是属于奢侈品。 霍光本来想搞个铁珠进去,可惜,没准备这些,一时间搞不到,放些石子又觉得不光滑,不好测试。 最后看见府上有一把珍珠,当即便抓来用了。 没想那么多。 随后。 将装好珍珠的铁管放置在地面上固定好,不远处更是竖起一个陶罐。 霍光正准备点燃引信。 那欧阳治不理解霍光的行为,便问道:“霍议郎这是要做什么?” 霍光瞅了他一眼,淡然道:“你往后退远一点,把耳朵捂好。” “啊?” 欧阳治这个四肢发达的铁匠,不理解霍光的意思。 霍光无奈,只好说道:“你还想不想得到欧冶子大师的传承了?” 见状。 欧阳治当即捂着耳朵,往后退了几步。 随即。 霍光这才点燃引信。 然后。 他飞快的往后跑了几步,同时也捂住耳朵。 不久,便听到“砰”的一声,那陶罐瞬间破碎了。 欧阳治当即惊讶地说道:“这铁管还能这么用?” “废话,这铁管不这么用,怎么用?你以为直接拿他当棍子用呢?”霍光拍了下对方肩膀说道。 随后。 走上前,用手摸了摸铁管。 因为只打了一发,所以并不烫手。 于是。 霍光直接将铁管拿起,倒出里面的残渣,又开始检验一番。 并没有出现什么裂痕之类的东西。 当然,可能跟只打了一发有关系。有可能打个十几发,它也许就软了,或者出现裂痕呢? 这些,都有待商榷! “你这用的什么办法,做出这铁管来的啊?”霍光一边检查铁管,一边试探着问道。 其实不管质量如何。 能做出铁管,就已经让他非常惊讶了。 原本。 在枪械上面发展,霍光早开始的设想,是宋朝的突火铳。 突火铳是什么? 最简单的火器,类似竹子之类的东西做的,一点用没有,非常容易炸膛。 后来元朝获得这种技术,改为全金属的火铳。 然后蒙元用这种武器南征北战,打到欧州,导致火药和火铳的技术被洋人学去。 这才使得洋人有了火药方面的认知。 没有见识,或者没有一点知识的人,才会抨击老祖宗拿着火药就只会制作烟火,拿着指南针就只会当风水先生。 把火药制作成火器,华夏这边是全世界的祖宗。 但为什么,后期被洋人超过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起另一个东西了,这东西,就叫闭关锁国。 不是抨击清朝。 明朝也有! 火器真正开始落后于西方洋人,就是明朝中后期开始的。 从佛郎机大炮开始。 这时期的火器制作,西方已经比中原这边更为先进。然后中原引进,仿造,再达到甚至超过西方。 洋洋得意几年后。 又突然发现,国内的火器,又比不上国外了。 然后再引进,再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