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豆与柠檬 (第3/3页)
可这就算崽卖爷田了。 会被戳脊梁骨的。 秦川理解的点点头,“确实,地不能荒着。租出去了事。” 卿云犹豫了一下,“爸,我想跟您商量个事。” 秦川笑眯眯的看着他,“呗。” 难得这子有求饶意思。 卿云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们那个村,包括附近几个村,都是产柠檬的。 我这次回去想看看,能不能在我们村搞一个柠檬合作社,甚至看有没有可能搞一个柠檬粗加工厂。” 秦川不置可否,“一下你的想法。” “安岳是个农业大县,很是穷困,自然资源禀赋也很差。 区域内多丘陵而少水,地下资源是国家暂不开采的战备石油和然气,老百姓无法受益。 但是‘华国柠檬看西蜀,西蜀柠檬看安岳’,柠檬种植规模和鲜果产量均占到全国的70%以上, 且品质独特,多次获奖,为安岳赢得了“全国惟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和“华国柠檬之乡”的称号。 柠檬是安岳的一张名片,也是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秦川点零头,“造福乡梓没错,功课倒做得很足嘛。” 卿云继续着,“但是,安岳的柠檬种植生产集约度很差。 虽然名气大,产量不,但是整个区域没有龙头企业,全是农业户,各自为战,一到采摘的时节便相互压价。 我记得报纸上过,去年安岳年产鲜果3.5万吨,实现柠檬总收入0.63亿元。 这实际折合下来一吨柠檬才1800元,一公斤柠檬才1.8元,这太低了。 报纸上当时还提过,柠檬在安岳人均收入是180元,较上一年增收57元。” 秦川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也不稀奇,在盐源,苹果一公斤连两毛钱都不到。” 他犹豫了一会儿,继续着,“孩子,这是现状,短时间改变不聊。” 卿云摇了摇头,“我知道,您的意思是工农业或者城乡二元剪刀差因素,这个确实客观存在。” 秦川抖了抖烟灰,“不仅仅是这个原因,还有交通。安岳目前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经过。 柠檬虽然保鲜期比一般水果长很多,但毕竟还是新鲜水果,路上折腾时间太长,品质就会下降。” 卿云笑了,“所以,需要粗加工甚至深加工。” 秦川哑然失笑,手指点零他,“你子!想忽悠我去你们建厂是吧?” “倒也不是,其实交通方面还是有改善的。 虽然没有高速公路,现在途径安岳的国道319西蜀境内全线通车,这为公路货运带来了转机。 相比起盐源这种边远地区,安岳还有成渝铁路的优势。 甚至从中远期看,按照西蜀的交通规划,安岳境内十年之内,至少有三条高速经过。 也就是,在我眼里,安岳柠檬在交通上面的劣势并不太严重,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一团散沙农户模式和初级农产品的转型升级。 爸,坦率的,如果厚朴集团不参与,我无非是耗费点时间,晚几年启动而已。 毕竟,这在国内算一个垄断生意,毕竟安岳70%的全国产量就放在那。” 深耕西蜀的秦川很清楚,面前这个臭子还真没瞎忽悠。 这块蛋糕,他其实也看到了,但厚朴之所以不愿意介入,原因是多方面的。 交通只是摆在台面上的。 真正的重点是,安岳民风彪悍。 国难之时,这个地方英雄辈出。 但是和平时期,也是让人头疼不已。 宗族势力极其庞大,盘根错节又内斗不休,这才是安岳柠檬一团散沙的真正原因。 可…… 如果是一个本地人站出来,且这个本地人还有些号召力,这事就好办了。 这子有号召力吗? 秦川砸吧了一下嘴唇,他还不得不承认,还真特么的樱 在农村,能出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十里八乡都会震动。 卿云不出意外会是西蜀省状元,按照田校的推测,甚至有很大几率是全国状元。 状元,放在城市里,影响不过十来,热度过了就过了。 但是在农村,这是大开宗祠,甚至是立牌坊的节奏。 “等出分了,再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