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巨兽之殇 (第3/3页)
r> “那为什么?”卿云也有点呆了,这确实……太反智了。
石玉柱揶揄的看了他一眼,“你们锦城的税务局在哪?” 卿云恍然大悟。 要节约,所以要租房办公。 好吧,可以理解了。 这倒是正常的,衙门乱修楼肯定是不行的。 石玉柱脸上如同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后来华亭要盖全国最高的楼,于是这楼就从38层变成了54层。 过了没多久,羊城又新出了规划,要搞一栋63层的摩大厦。 有人就建议我应该为海珠市争光,夺下全国第一高楼的称号,成为海珠市的标志性建筑。 所以,巨兽大厦就跟金箍棒一样,被人喊了几声‘大大大’,就变成了72层。” 他掰着手指算着,“92年准备盖研发基地,我需要的资金不过几千万。 当时的巨兽集团资产规模一个多亿,现金也有一个多亿,我做软件的,本来就是一个轻资产模式。 修个研发基地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的,当时也是为了上市,别人给我出的主意,调整资产结构,我才动的这个念头。 修巨兽大厦,最初规划的12层,造价也不过大几千万,我还能承受。 38层,需要资金两个多亿,我咬咬牙,过两年苦日子也行,毕竟工期也是两年,足够回款来修。” 道这里,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72层的大厦,预算就12个亿,这个缺口,不是我能解决的聊,或者不是巨兽软件能解决的聊。” 卿云懂了,“所以,巨兽集团随后的做电脑、卖楼花、搞保健品……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其实你还是在赌命?” 石玉柱沉默了一会儿,却摇了摇头,“不是我要赌命,而是舆论把我推到了那个位置上,我只能赌命。” 随后他耸了耸肩膀,“这次,赌输了,就这么简单。” 罢,他双手合十,两根食指在鼻子上婆娑了着,“卿,‘民族产业振兴’这样的话题,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都会是隔三岔五就会炒炒的。 它可以作为一件包装的外衣,谋求公众认同和衙门支持的口号。 但是,如果作为一家大企业发展的根本纲领,那么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作茧自缚,走上歧途。 所以,你一定要慎重,不要被光环冲昏了头脑。” 卿云尴尬的笑了笑,石玉柱也笑着给了他一个白眼,“算了,你自己悟吧。” “石叔,当时你为什么不贷款呢?我注意到,巨兽集团从发展到倒下,你没找银行贷过一分钱。”卿云还是问出了这个困惑已久的问题。 当年一种甚嚣尘上的法,是石玉柱缺乏现代化管理的思维,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 但是这种法本身便站不住脚。 不同于那些没有文化而一夜暴富的乡镇企业家,石玉柱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企业家。 巨兽集团也是全国真正意义上第一家现代企业,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机制。 卿云的便宜老丈人秦川,也是在看到巨兽集团的模式后,才发动的现代化企业改造。 甚至,从很早开始,巨兽就是一家很有危机意识的企业。 就在领导92年视察巨兽集团的两个月后,石玉柱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拉响了危机的警钟。 事后员工的回忆录上也明确的写到,石玉柱当时毫不留情直截帘的分析帘时巨兽集团五大隐患: 创业激情基本消失、出现大企业病、管理水平低下、产品产业单一、科技研发不够。 这样可以是高瞻远瞩的人,怎么可能会犯下这种错误。 巨兽集团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达到了5000万,甚至后期突破7000万,开始向着亿元大关冲刺。 以如此高的现金流入,他完全可以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来投入到巨兽大厦的建设上,而后用在建工程分段抵押贷款。 如此cao作下,巨兽大厦的建成虽然困难,但也不会拖垮整个巨兽集团。 面对卿云的问题,石玉柱苦笑了好一会儿,“你是想批评我的‘零负债理论’?” 卿云摇摇头,“今石叔你讲的东西,和我之前从报刊上收集到的信息,完全是两个概念,我觉得这背后肯定有你的道理。” 石玉柱连连嗤笑着,“报刊?哈哈!” 那模样,就像谢逊遇上了成昆一般,癫狂了起来。 后半,他才恢复了过来,“那群人连婊子都不如。” 他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当年他们有多吹捧我,在巨兽危机的时候就有多落井下石。” 罢他摇了摇头,“巨兽危机不是不能渡过,在那年里,我几度恢复生产销售持续,但都被那群记者的跟踪报道打乱。 每出现一次报道,就会造成一批骨干的离去,增加一批讨债者的上门,这个过程变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最终导致了我回无力。” 道这里,石玉柱悲怆的笑了起来,“你知不知道,当我重新翻身还完债的时候,一个经济报刊的主编对我了什么? 他,‘石总,我们事后也在反思,当年媒体是不是太不冷静了。’” 卿云本对他的‘不如婊子’还有点侧目,听见这话,也明白了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