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司与修者(中) (第1/2页)
在遥远的年代,人们尚未开化完全,野蛮与原始的纷争,血腥的厮杀成为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唯一方式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无论后世的人们如何礼赞美化那个时代,解开伪装,那段日子总是与野蛮分不开的,在厮杀中,获得天地眷顾从自然处盗取生机的修者们成为了绝对的主宰,他们崇尚力量并且也渴望更加庞大的力量,就是在这样力量至上与追求力量的过程中,厮杀不断的持续了下去 后来夏商周更迭,脱离了小众的修者,渐渐形成了另一种势力,一种又普通人建立起,主宰中的势力。毕竟获得垂青之人少之又少,即使是再杰出的修者,在原始的观念与数百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渐渐的,修者所依靠力量铸就的国度土崩瓦解。越来越多的修者虽然身负伟力却也明白,这个世界倒底是人的世界,而不是属于自己这群异类,于是便出现了姜子牙这样甘愿屈尊于武王之下的修者们 后来周朝式微,春秋时期天下形成了儒与道的争雄。后世的学者史家全当道家是清心寡欲,追求无为之学说。殊不知凝神聚气,气沉丹田,物我合一,道家一开始便是由修者指引下的学说 追求寡淡的目的是修身,而修身的最终目的……这边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人结修者了。而儒家则是由普普通通的人们所组成的,欲为万世开太平的学说,经历战国,靠着数十万人习之却只得一二修者的道家给不了渴望终结乱世的诸侯们强大的力量,不如儒家更不如法家,被统治者无情的抛弃,即使后来汉初盛行黄老,那道家之学说也已不是最初的路数了 天下归一后,君主们自然不会允许这样一群有可怕力量又难以控制的人们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于是在史书不曾被记载的时刻,不曾被众人了解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针对修者的大规模活动便在以歌颂太平盛世,治乱除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众生芸芸,你们却有超越自然之伟力,凌驾于众生之上。你们是异端,是异类,是不会被接受容纳之群体,湮灭吧,在这历史浩瀚的冲刷下湮灭吧】 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最终救下修者们的,居然是乱世的到来。黄巾起义,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这几段令人谈虎色变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保护下来了修者这一微弱的火苗,在这乱世之中也出现了某些身负伟力载入史书的人们 飞将吕布,武悼天王冉闵,横蓄都李嗣源,哪怕是帝王在这个时候也有修者们的一席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与海陵王完颜亮,金兀术,都是修者身份登上高位 在这一时期,修者们的势力在好勇斗狠与连年征战中得以壮大,曾经一度发展到“由满洲至巴蜀,南北东西万里均有异术者cao之”的盛世。但随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元末起义的结束,君主势力达到顶峰,修者即将迎来一段将近三百年之久的至暗时刻 天下安定时,剿之以治乱。天下动荡时,剿之以必害。这是对修者们的恐惧,也是帝王们最后的疯狂。在这样的风气下,民间也把这些修者列为异类,凡是有女子生异类者,即扼死之。整整二百余年,曾经盛极一时的修者组织全部土崩瓦解,修者们人人自危稍有不慎被发现便是朝不保夕 “后来呢张叔?” 照在张半城脸上的阳光似乎也随着这惨烈而血腥的屠杀移走了。秦行大气也不敢出的盯着张半城急不可待的问道 “猴急什么,你这臭小子,咳咳,等我喝口水,且听我慢慢讲” 张半城推了推眼睛,扭了扭有些富态的身子,瘫进沙发里,指着不远处自己办公桌上的一个徽章 “哼哼,看见没,当年打仗留下的,还是我爷爷得到的呢” “是是是,张叔厉害威武,然后呢……” 张半城不屑的撇了秦行一眼,敲打着他的脑袋 “你傻啊,这不是告诉你了,不建功立业,不玩命,不建功立业,咱们哪呢活到现在?” “您的意思是……” 随着龙旗降下,在云烟中消散。可是无休无止争斗,却更加肆意。一时间哀鸿遍野,烽烟四起,世人们焦头烂额于此,再剿杀修者们是不大现实了。于是他们便凭着仅存的一点微弱威望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被打压了这么久的异类们啊,我知道你们已经与我们之间产生了一道无可跨越的鸿沟。我们不奢求你们的原谅,也明白信任这样的词欺骗不了你们。但是……现在故土的的确确处在烽火狼烟之中,我们愿意以我们微薄之力同诸位共战,许你们一个和平而安宁的环境与家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