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老本行 (第3/3页)
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之后看了看,现在大概是晚上六七点。
他马不停蹄地冲出了瀚海学堂,找到了自己心爱的毛驴,骑着毛驴一路赶到西城的文墨阁。 他与西城的文墨阁掌柜已经算是老熟人了,之前的时候他随陈大年去过文墨阁几次,和文默格的掌柜也有几面之缘。 西城文墨阁的掌柜是一个年约五十岁的经受老头,两抹狗油胡微微的向上翘起,咧嘴一笑,只有两颗大门牙。 文墨阁掌柜见到来的人是孟海,即使此时的文墨阁当中人流量爆满,但他还是率先接待了这位大金主。 “按照这上面的内容印刷,注是写在最下面,每样就先来个一百本,你估算一下,大致要多少钱。” 文墨阁的印刷费用是按字数算的,大多数的情况下,印刷的字数越多,收费也就越多。 当然,这中间还有纸张,印刷墨水,装订针线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选择的规格不同,最终所收取的费用也就不同。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每样印刷一百本,总共的价格是三两银子。 “公子也是咱们文墨阁的老主户了,这样我给您加急办理,最晚明日晚间送去瀚海学堂,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孟海拱了拱手:“既然如此,那就多谢掌柜了!” 孟海十分爽快地从钱袋里取出来了三两碎银子,掌柜拿着一杆秤仔细地称量了一下重量,一咧嘴角露出了仅剩的两颗大门牙。 与文墨阁的掌柜离去之后,孟海去了一趟济民医馆,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医馆已经关门了。 不过这也难怪,现在已经晚上般多钟了。 在没有电,只有蜡烛的古代,这个时间点寻常人都已经吃完饭,正躺在床上即将入睡。 孟海骑着毛驴,一路跑回瀚海学堂已经将近九点钟了。 一进门他就看见了正坐在前堂被课的孟远生。 孟远生旁边放着许多的纸张,这些纸张相较于a4纸来大了半个巴掌,这是这个时代的作业纸。 上面有一部分,今学堂有子们在课堂上写的作业,瀚海学堂对外只招收十二岁以下的学子,所以瀚海学堂最多也就是个启蒙的学堂,教授的课业也很简单,大多数都是识字外加背课文。 而孟远生此诗所批改的正是今日课堂上学生抄写的古文,这是大秦的一门启蒙书籍,专门给年幼的学子们启蒙用的,名字叫做《启经》。 第一段就是:上为,下为地。左为男,右为女。为阳,男为阳,地为阴,女为阴。东南西北四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上面所的一大段都是常识。 当然,后面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各种文字,就比如:儿孝父,孩养母。父为,母为地…… 这些都是大清孩子们启蒙必读的书籍。 《启经》是得到官方所推崇的书籍,因为里面有许多内容都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从在培养孩童们在家听父亲在外听君王的思想。 在大秦市面上,还有不少用于海通启蒙的读物,孟远生也从里面取出了几个教授孩子们。 启蒙所教授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海豚们来却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孩童的根基所在,所以,一项严肃的孟远生自然不会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 此时的孟远生点着灯,正在反复纠正着孩童们写在白纸上的错误,其中就包括文字缺笔少横的,也包括少抄几个字,漏抄几个字。 孟远生在上课的时候还给孩童们听写,这是受到了孟海的启发,虽然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两个词或者一组成语,但是孩童们抓挠才学就写的字,不仅歪歪扭扭,还有不少写错的。 孟远生正在给这些作业一一指正,他用红笔画了个圈,然后在旁边进行批注。 还别,无论是前世还是这一世批改作业都是用红笔。 孟海从外面进来看见了正在批改作业的孟远生。 孟远生只是点零头,接着第一下图就继续地批改作业。 孟海想了想,走在坐在第二排桌子前,批改作业的孟远生身边随手拿起了几个孩童的作业,然后就一阵地呲牙咧嘴。 他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各种家长吐槽孩童们写字的视频,包括但不限于“足”字,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一个正在跑步的人。“步”字,在经过几排之后,就变成了正在发射光波的奥特曼。 他今看见这些孩童们写的作业,终于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被孩子气得恨不得一根面条上掉。 孟海从旁边的桌子上找来了一根毛笔,蘸了蘸红色的墨料之后,随手就在面前的作业上画了几十个圈,两排不到二十个字,画了几十个圈…… 这些孩童们的字要么太过于顶立地,要么太过于贼眉鼠眼,还有手高腿低,四四方方,圆圆润润,倒三角,正三角,斜三角,头大屁股,头大脚,头脚屁股大…… 种子也能想到的字有多丑,这些孩童们写的字就有多丑。 孟海忽然想到了上一世的作业本,也就是有着田字格的田字本。 他觉得有必要在文末阁定制上一批田字本,还有字帖…… 孟海想到这里,灵光一闪。 在这个时代虽然也有字帖,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对着样本临摹。 也就是字贴放在一旁,拿着纸和笔,按照字帖上的一笔画在白纸上描摹,并不是像后世那样临摹纸和字帖成一体。 如果将田字格与字帖结合在一起,再结合后世的字帖模型…… 孟海扔下了正在画着圈圈的作业本,一溜烟地跑回了书房。 接着他就拿起了宣纸,开始画起了田字格。 在下面详细的备注着何为田字本,何为字帖,字帖和田字本之间又该如何排列,又如何将字帖与文字本结合在一起。 当他详细地写完这中间的过程步骤,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多钟。 孟海心地将自己所书写的内容夹到一本书里,跑回卧房睡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