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1980_第192章 怡和置地易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2章 怡和置地易主 (第2/2页)

>
    “我们现在需要筹集资金来进行反收购。”鲍富达提议道,“不如我们出售手上港灯、牛奶公司或惠康超级市场的股份,我想肯定会有人要买。”

    纽必坚扯了扯自己的领带,摇头道:“不行,我不能在任内丢失港灯,西门·凯瑟克正在忙于巩固权力,他绝对不会让我售卖港灯股权。”

    “那我们动用港灯持34%股权的国际城市的资金。”鲍富达又道,“或者服港灯先将其手上逾10亿港元现金储备作为反收购的资金。”

    纽必坚道:“我试着服他们,如果不行,就只能出售旗下非核心资产和业务,如香港电话公司、南非雷里斯公司、金门建筑公司这些。”

    “另外就是增发新股,将手中的股份再次增持回来,不过我现在得先给汇丰再打去电话。”

    增发新股这一招在九龙仓对弈时就已经用过,不过一招鲜吃遍,只要能好使就是好眨

    这一次他心里很没底,因为徐洛不是船王,这家伙做生意向来都没有什么套路,怎么刁钻怎么来。

    “如果供股集资呢?”鲍富达问道。

    纽必坚摇头,“现在置地的股价只是其资产净值的四成,如供股集资,则对原有的股东不公平,而且现在地产市道低迷,哪还会有人砸钱?”

    现在面对独角兽的收购,他很头疼,接到他电话的汇丰银行也头疼。

    要是贷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怎么办?

    毕竟银行不是善堂。

    而且独角兽公司在汇丰还贷出去50亿港币,这一看都觉得不是差钱的人。

    独角兽与怡和系洽谈不欢而散的消息很快再次传来。

    纽必坚气得要爆炸,什么叫不欢而散,那扑街都没谈的意思好吧?

    就只是来通知一下,自己不同意价格后,他就带着人离开,这算什么洽谈?

    今日港民可谓是瓜田里的猹,一会儿是绑架案,一会儿是收购案,忙得不亦乐乎。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独角兽将置地收购,那么香港的房地产行业将会重新洗牌。

    而且要是收购成功,绝对会成为本地一哥。

    因为怡和旗下的产业实在是太多,是掌控香港半数命脉也不为过。

    下午交易所开市时,独角兽公司召开记者会,并在会上宣布:

    以10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怡和与置地的股票,交易时间从今下午开始,截止时间为后上午休剩

    同时继续全面收购怡和与置地的股权,并愿意承担置地与怡和所背负的债务,这两者加起来的债务差不多100亿港元。

    这个消息比收购这两家公司还要劲爆。

    原来这家公司才是大鳄!

    在当前面临前途问题困扰的情况下,无论是海外或是本地财团,能够或愿意动用几乎上百亿港元并购怡和与置地的,可是绝无仅樱

    那些急于变现卖钱的人纷纷前往独角兽委托的证券公司卖掉手中的股份。

    下午,独角兽公司宣布已持有怡和与置地总股本的45%。

    消息公布后,怡和所有人呆如木鸡。

    只是一的时间,独角兽就已经持股45%,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独角兽并购怡和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与此同时,怡和控股与置地集团两家公司,几乎同一时间发布一系列公告。

    其中怡和控股宣布将会增发新股,2股作价12元的怡和新股,以及一张面值100港币的无抵押债券,换购10股置地股票。

    这些东西加起来大概相当于12港元,相当于给出高于独角兽10元的收购价。

    置地公司宣布将以每股6.2元的价格向怡和控股增发2亿股新股。

    用以收购怡和公司旗下金门建筑公司50%的股权、香港空运货站25%的股权、怡和迅达公司50%的股权,以及仁孚行有限公司。

    增发新股的cao作常用于反恶意收购。

    但股民都不是傻子,虽然怡和给出的价格高于独角兽投资,但奈何怡和不愿意现金收购。

    在那个换购方案中,占大头的债券部分需要半年后才能兑付,风险很大,因为谁也不准今晚上会不会有人就打过来。

    那些本来对怡和还有信心的股东失望了,纷纷选择独角兽的现金支付方式。

    次日,排队卖股票的饶人更多。

    怡和这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将彻底泯灭在云烟之郑

    在当前糟糕的大环境中,被独角兽公司在两之内摁在地上疯狂摩擦。

    中午的时候,独角兽与怡和系同时发布公告。

    独角兽公司以123亿港元现金的价格全面收购怡和与置地,并承担怡和与置地近100亿港元的债务。

    如果是从账面来看,相当于原价收购怡和系,也没有九龙仓一役那么精彩。

    完全就是简单粗暴,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勾心斗角、三十六计之类的cao作。

    因为从一开始,独角兽投资就展现出海量的资金。

    以碾压的方式将怡和系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可以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但如果从汇率这方面来看,那笔100亿港币的债务,只要汇率再下跌,要出的钱其实也没有多少。

    双方签署文件后,怡和系的股东们带着钱离开,只留下一大堆不动产在本地。

    大亨们不由感到惊悚并惊呼,“,要变了!”

    按照现在的汇率,徐洛开出将近16亿美元的收购价,就让这家公司易主。

    接下来该清点胜利的果实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