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数目水分很大 (第2/2页)
新技术防盗。” 在超市里逛了一圈,能看到不少年轻的女性在选购商品。 “她们都是附近工厂的女工,大都来自汕头韶关肇庆等地。”郑和裕低声解释,“这里的工厂基本工资80到100块人民币,有加班费,而且都是港币。” “包吃包住,扣除一个月几块钱的水电费后,她们每个月能拿到100多200块人民币,所以会来这里买一些生活用品。” 现在的深圳吸纳大量电子、服装、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因此心细手巧、听话吃苦、便于管理的农村女孩广受欢迎。 这些在各大企业流下汗水的年轻女工,堪称深圳第一代厂妹,她们对深圳初期经济建设奉献很多。 用非常直接的方式,以最珍贵的青春,参与热火朝的改革开放,以辛劳的汗水参与打造特区的繁荣。 郑和裕又道:“老板,需要我通知深圳方面的管理人吗?” “不用。”徐洛道,“我就是来看看而已。” 来到零食区,买了一点瓜子。 一行人从购物中心出来。 徐洛再去下一个地方。 接下来的几时间,他都是在各大工厂里视察。 收录机生产车间的工资是计时,而服装厂与磁带部门则是计件,现在的外资工厂都是这种薪酬方式。 另外下班的时候,还能看到不少姑娘踩着单车去附近的蛇口培训中心上课。 她们并不甘心一辈子这种的生活。 郑和裕全程都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做得不对挨批。 等都参观完所有的产业后,徐洛下一站去回‘老家’去看看,然后再去看看房地产项目。 临行前跟郑和裕道:“服装厂再加大力度,我们是做外贸的,要是不多生产怎么行?”
“我不管你是去东莞还是去惠州也好,必须要给我再找到愿意承接来料加工的国营工厂,因为今年下半年的月营业额至少1000万美元。” “如果连这个营业额都达不到,我们还不如关门!” 现在背靠红利,要做当然是要做到最好。 “1000万美元?”郑和裕吓了一跳,但也没有多嘴,马上就道:“我一定能够达成这个目标。” 徐洛给他出主意,“光靠一个饶能力是有限的,找一些高级领导,在去内地多走动,与轻工行业,纺织业之类的组成什么联合会之类的。” “就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上世界。” 既然要走出国门走上世界,最佳的办法还是要有大港口。 大港口当然还是得盐田港。 徐洛补充道:“除了我跟你的这些内容外,再帮我催我递交的项目书,一旦有任何消息,第一时间联系我或者Anna。” “这个项目的款项是我负责吗?”郑和裕问道。 徐洛道,“如果批文下来,等到我们的回复后,你就拿批文向深圳银行贷款,前期先贷款1亿人民币去做投资。” 港口不是楼盘,因簇皮不能卖,能卖的只有经营权,而且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从建设到能够盈利,少也要十年的时间。 而楼盘或者厂房这种地皮则简单多了,拿着土地批复文件,到银行贷款。 钱一划到账,马上开建,然后拿到香港预售,拿到购房预付款,再去建新厂房。 一栋刚建好,下一栋就预售,不停地收钱,不停地滚动,资金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下投资的恒达地产在深圳就一直这么干。 建设的区域有上步工业区、八卦岭工业区、联城片区等,福田与罗湖、蛇口等地也建有几个大型楼盘。 至于盐田港一年贷款一亿人民币,等到能够运作,也就贷款十亿人民币左右,再加上利息,也不超过20亿。 所以徐洛的20亿之数水分很大。 不管这钱是下投资出的,还是找银行贷款的,你就它是不是资金吧。 投资也不是马上就把20亿堆出来,要马上把这20亿花出去。 徐洛补充道,“如果批文出来,你要让他们确定一个预计开业时间,并且制作一个倒计时牌子出来。” “到时候我会制作拜帖向各大领导递交,邀请他们在预定来参加开业,否则这个工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搞出来。” 等项目敲定,他打算把这个倒计时牌立在港口附近。 让项目组有压迫福 郑和裕道:“好的老板,我会一直紧盯这件事情,把压力给到他们。” “不要cao之过急,逼急了对我们没好处。”徐洛道,“另外,我听深圳大学正在筹备,你以我们企业的名义捐500万人民币。” 现在是83年,再有10年,马哥就会从这所大学毕业。 虽然马哥一直自己是普通人家。 但他父亲正是盐田港项目组的成员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