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送君千里,天下何人不识? (第1/2页)
离开皇宫的一刹那,周清都不由的回望了那座宫廷。 他的那一份‘导引初解’还真是给自己的两个名义上的弟子,制造磷下最可怕的对手。 不过反正不用他来处理,也不是什么坏事。 真正见过了李隆基一面后,他反而更加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自上而下的改变,不会对这个世道产生任何的结果,唯有太平道的火苗才有一丝希望!qqxδne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 既然了不会成为对手,周清都自然不是欺骗,因为李隆基接下来的对手,要面对的只会是两头虎视眈眈的新生猛虎。 要知道他为了配合这位子的动作,可是在那场宫变的前夕,有意的控制住了寿王府的动作。 出去的太早,寿王府做好了准备,得到的威望就会太高,出去的太晚,又会有些太慢,显得有些碌碌无为。 只有周清都让寿王府那些人出去的时候,正正好的稳定了局面,又给了那位大唐子空间,可以暗中将一些麻烦的关陇权贵借机解决掉。 乱中取事,可不是单单某一方势力的想法。 而是各方势力都有类似的想法,所以当时的局面才会越发的混乱,就连寿王府的人出面,也只是维持住了几个坊市的安危。 可以在皇宫外,周清都的有意配合下,李隆基达成了最大限度打击会影响他改革关陇权贵的效果。 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更加完美。 之后李林甫的动作,反而是画蛇添足,有些给自己故意背上黑锅的意思了。 当然对李林甫来,成为李隆基专门处理这些事务的黑手套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足够能力的才能成为棋子,随着棋子一步步的进步,才能成为执棋人。 甚至如果周清都想的没有错,李隆基下一步的动作就是得在京畿道真正推行太平道的那些措施了。 因为这次的叛逆,可是好好收缴了一大批勋贵的田地,只要能够将这些土地真正分配给百姓,那么短时间内作为李唐宗室根基的关中和京畿道能够爆发出的钱粮供应能力,就会远超外饶想象。 李隆基接下来要进行的改革,以及对外的那场战争也就有了最关键的动力! 由于长安城的发展,整个大唐的经济其实是在外扩的,三条主要脉络,带来了经济的活力。 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便是因此而繁茂。 紧接着便是江南道的开发,源源不断的财源钱粮通过大运河走向北方。 至于最关键的那一条,自然就是北面西域的丝绸之路! 可以,长安之所以繁盛到了如今的地步,丝绸之路就是重中之重,可是吐蕃也对此十分的觊觎,对西域诸国一直在虎视眈眈。 不止是为了显示大唐的武力,更是为了护住丝绸之路的顺畅,设立一个真正安全的安西都护府,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事情。 与吐蕃一战也是必然的事情。 这是国家的大战略的必然,并非是什么简单的好大喜功,或者是边将为了军功蓄意挑起的战争。 实际上边将挑起的战斗,也不会有这样浩瀚的规模。 正因为是看透了这一点,周清都才笃定不管时局有多少的变化,安西陇右这一战是必然会打起来的,也是早早让李白,高适等人在做准备。 到了今日,也终于是到了他们准备去陇右的时候了! 关乎了自己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