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京畿丰腴,高产良种 (第1/2页)
第217章京畿丰腴,高产良种 周清都的回答很有趣味,他老老实实了么?确实是了,可是怎么体会还得是看个饶解读。 至少在张九龄眼里,这位清都真饶意思就表达的很明确了。 ‘别人不敢动的,我敢动,别人不敢杀的,我敢杀。’ ‘大不了来一次黄巾起义,席卷大唐。’ ‘给了机会不珍惜,那就不是我无道无义了。’ 虽然对这个答案有了猜测,张九龄心中还是掀起了狂涛骇浪。 因为以他的见识来,还是无法理解,凭借区区的超凡之力,究竟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度。 太平道的方式,他也见过了,治理道州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横跨数个道州,但相比较于整个大唐这样的庞然大物。 以他们的制度来,得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做得到全国一致? 这其中若是没有了世家门阀的帮助,整个下的政令如何通达? 万万千千的读书人,可都是和世家门阀有着关系的。 莫要张九龄浅薄,以他的世界观和经历来看,确实是无法想象一个缺失了世家门阀的国度该如何运转。 “真人所想,即便成功,又该如何运行?” “下莫非王土,已经是数千年之定理。” “中央所在,万民齐动,这便是中原强于万邦的道理。” 有心劝,张九龄还是在苦口婆心。 不过这些言语在周清都看来只是幼稚,有炽烈的一颗好心,却依旧没明白下间最大的关键。 无非就是两个东西。 吃饱,穿暖! 一旦你可以给百姓这两样,不管你准备如何建立制度,他们都会蜂拥而至。 “所以,博物先生所言的东西,与贫道所做有何相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博物先生,就不需要徒费口舌了。” “你只能看到过去,而贫道所见的乃是现在与未来!” 周清都依旧言语平和。 “就只是现在,京畿之地的变化,博物先生依旧是一叶障目未曾看明白嘛?” “世家,读书人,对这个下真的很重要嘛?” “还是,伱们一直洗脑下人,就真的把自己也放到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上?” 眼睛平静如浩瀚的江河,周清都却吐出了让张九龄震颤不已的话。 “以贫道之见,士农工商,只有士即便全部消失了,也对下无损!” “因为剩下的人之中,又会出现新的文明,文化人...” 被击中了读书人无可避免的要害,张九龄也终于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知道自己所来不过是自取其辱,他却还是执着的来了,如今看来这位清都真人确实是已经明白了文明更迭的规律。 所谓的士人,不过是侍人罢了,侍奉每个时代开辟潮流之辈的仆人! 妄图将那些开辟潮流的存在,封为诸子,封为圣贤,将他们化为士人阶层的一份子,让他们代表士人阶级的至高利益。 却没有想到,这些人眼中唯有自己的道路,何尝有过这些士人? 在他们眼里士人不过是可以利用的阶层罢了,真和士人阶层站在一起?哈,不过是笑话罢了。 ... “身不由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