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四章 朱元璋亢奋了:我滴个孩儿哩!多少?你说有多少?! (第4/4页)
名,完全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朱标朱棣几人要是能听明白那才是怪事。 看着朱元璋几人,那茫然不解的目光,韩成一时间也有些无奈了。 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是真不好。 在这个时代,想要将一些问题给讲明白,是真的不容易! “那个……路线的问题就先放一放,就这样讲根本就讲不明白。 我最近两天,抽空尽可能标准的做出一个地球仪,然后在上面将前去的路线,以及美洲的位置都给标出来,这样的再去看,就直观的多了。 反正陛下你们此时只要知道,那美洲在很远的,是我们大明这边根本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前去的话需要乘船出海,很困难也就是了。 其余的消息,早知道两天晚知道两天,区别不大。” 朱元璋这个时候,正听到兴头上,只想立刻将那土豆,红薯给弄过来,听到韩成这话有些不干了。 “韩成,你……能不能现在就把那地什么东西给弄出来? 现在这不上不下的,真的会要了人命。”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还有些睡眼迷离的双目:“那东西非常考验人的记忆力,和脑子清醒不清醒关系非常大,你觉得我现在的状态,适合做这件事吗?” 朱元璋看看韩成的黑眼圈,再看看韩成精神状态,用力的点点头:“适合,我看确实很适合。” 艹! 韩成忍不住丢给了朱元璋一个白眼。 “陛下,你之前还说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之类的,这会儿就忘了?” “父皇,韩成说的非常对,还是等他精神好了,再让他做那什么地球啥的。 我们多等几天也无妨。 不然,就算是得知了路线,没有船也只能是干瞪眼……” 朱标出声相劝。 听了朱标的劝说,朱元璋这才算是忍住遗憾,将此事给暂时放下。 还不忘再三叮嘱韩成:“这事情你可一定要放在心上,万万不能懈怠。 最近几日就要将之给弄出来。”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简直就要化身成为老妈子了 哪里还有那个杀伐果断,不愿意多说废话的洪武大帝模样? …… “海外不仅有良种,还有很多财富,对外贸易非常的赚钱。 很多大明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东西,在海外都是畅销货。 而很多在大明稀少的东西,如香料,宝石,珊瑚,樟脑等东西在海外简直就跟白捡的一样。 往返一趟的话,十倍利润是有的。 到时间,陛下这里每年从海外贸易上收取的关税,每年达到一百多万贯,甚至于更多,都是轻轻松松。” 暂时结束了关于美洲的事情之后,韩成在这里望着朱元璋,再一次说起了海外贸易。 土豆,红薯玉米这些庄稼,将朱元璋下海的情绪,给点燃的足足的。 但韩成还是不放心,怕今后的大明,不能持续性的拥抱海洋。 因为朱元璋此时的强大动力,是寻找这几种非常重要的庄稼。 一旦在今后找到了,在大明推广之后,国内粮食丰收,强大的动力消失,只怕有很大的可能,会再一次的将目光收缩回到大明本土。 所以,韩成觉得还是将朱元璋忽悠的重启市舶司,大力发展海洋贸易,赚取大量的钱更为稳妥。 因为人对于财富的渴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被满足。 就算是有一部分的人满足了,但还会有更多看到别人从海外贸易之中赚到钱的人,红着眼睛,前赴后继的加入到这个事情之中。 只要这个口子打开,海洋贸易能一直维持,那大明对于海外的影响就会一直存在! 相对于朱元璋寻找红薯,土豆来说,这个更为持久,更为稳定,涉及到的人更多。 “真这样赚钱?真能收到这样多的关税?你别骗我! 既然这样赚钱,为何我大明的市舶司就收不到钱?一年收取的关税,不过是可怜的一万贯?” 朱元璋依旧表示不能理解。 韩成道:“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宋朝的时候,大约是南宋时,市舶司一年的收入,大约能达到一百五十万贯和两百万贯之间,基本上占据南宋全部收入的两成了! 元朝时,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市舶司收入,比南宋的时候还要高!” “真这样多?!” 朱元璋被韩成说的话给震惊道到了。 一年两百万贯啊! 这是什么概念! 占据全国岁入两成? 想想就让人激动! 但激动过后,朱元璋很快就再次冷静下来。 他望着韩成道:“你肯定是记错了,之前我看过元朝市舶司的记录。 市舶司一年收益好的时候,能赚个七八万贯,不好的时候比咱大明赚的还要少,只有几千贯,甚至于干脆就不赚钱!” 元朝的市舶司不赚钱? 这不应该啊! 这怎么和自己记忆中的偏差这样大? 但看老朱的样子,也不像是在说话的样子。 这让韩成一时间有些茫然了,莫非,真的是自己记错了? 不应该啊! 自己明明记得是元朝市舶司收入,比南宋还要高。 “这事不用纠结,让人将元朝市舶司的记录都弄过来,仔细看看,不就知道到底如何了?” 朱标的声音响起,给出了解决办法。 说干就干,朱元璋立刻下令,很快就有人将元朝市舶司的资料送来。 几人一看,很快就愣住了。 因为,不论是韩成,还是朱元璋说的都没有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