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六章 朱元璋彻底懵了:这就是咱大明战神的无敌风采??? (第2/5页)
r> 李景隆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建文帝的信任。 李景隆带兵而行,至德州收拢耿炳文的散兵败将,并调集各路兵马共计五十万,前往河间驻扎,威逼燕军!” 调集五十万兵马? 朱元璋听到韩成说出的这个数字之后,不由的为之一愣。 要知道,统兵作战并不是说兵马越多越好。 没有相应的才能,仅仅只是安营扎寨,五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就能将人弄的头晕眼花,手忙脚乱。 就连刘邦这样的人物,也只能将兵十万。 只有韩信这种兵仙,才能做到多多益善。 李景隆竟然直接就带领了五十万的兵马? 不过,在想起了韩成说他是大明战神之后,朱元璋心中这点疑惑,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既然他能被称为大明战神,那能带领这样多的兵马进行作战,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李景隆这边,汇合大军向前威逼之时,朝廷那边也令屯在辽东的江阴侯吴高等人,带兵围攻永平。 两面齐头并进,声势浩大。 要将燕王给碾压。 面对这种情况,燕王召集自己麾下的众人开会,然后当众说出了李景隆必败的五个理由。” 李景隆必败的五个理由? 老四这还挺能扯的,三国时期,曹cao和袁绍对战,实力不如袁绍。 郭嘉曾给曹cao进言了非常有名的十胜十败的论述,坚定曹cao和袁绍相抗的信心。 结果老四这里,竟然也弄出来了个李景隆五败论。 他这同样是实力不够,要用这样的办法来硬凑,鼓舞士气。 只怕这法子效果不大,不然李景隆不会被称为大明战神。 至于为什么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结果最终还是南军败了,老四取得了天下,朱元璋这里也已经有了十分合理的解释。 他觉得,这肯定是老四打不过李景隆,被李景隆各种压着打,最终不得不使用盘外招来解决李景隆。 比如,如同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对战那样,想办法让人将李牧换下,换上一个只纸上谈兵的赵括,自毁长城。 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顶不住压力了,就让人前去收买宦官尽谗言,从而将诸葛亮给召回。 再比如大宋,连续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停下攻势…… 朱元璋觉得,后期的李景隆肯定是有了类似的遭遇。 不然的话,根本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偏偏最终却是老四取得了天下。 再想想朱允炆那龟孙完全没有脑子的cao作,朱元璋觉得,后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简直不要太合情合理! 这种事情,朱允炆这脑袋被门夹了的龟孙,绝对做的出来! 根本不用韩成多说,朱元璋就已经脑补出来了一幕幕,李景隆是如何奋勇杀敌,一路压制老四,但最终却不得不在将要成功的关头,被圣旨无奈的召回,导致功败垂成的场景。 觉得李景隆是真的悲壮,真可惜。 “做了这样的论断之后,燕王这边立刻做出了相应的应对。 他亲自率兵前去救援永平,令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让姚广孝等人对其进行辅助。 并说李景隆带兵前来之后,只可将坚守,不可出战! 除此之外,燕王又将卢沟桥的守军给撤走。 李景隆得知消息大喜,觉得朱棣这是自乱阵脚,被两路大军给弄的顾头不顾腚。 当下就立刻挥师攻打北平城。 燕军守城,几次将起攻势挡下。 在这其中,南军都督瞿能曾经率上千精骑杀入了张掖门,但后援一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 李景隆有些贪功,不想让瞿能斩获头功,所以就让他等待大部队到来之后,一起进攻,不可孤军深入。 结果导致错失良机,燕军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当时乃是冬日,气温骤降,天寒地冻,燕军这边就连夜往城墙上泼水,使的城墙外外墙,结了一层坚冰! 南军次日再去攻打,因为太滑,已经无法攀城进攻…… 而这个时候,燕王也已经是赶到了永平,战败了前来攻打的江阴侯吴高。 吴高战败之后,不敢和燕王死磕,退兵山海关。 完成了这些,燕王并不急着回师北平,而是决定拿下宁王朱权所在的大宁。 燕军直逼大宁城下,燕王朱棣单骑入大宁城见宁王。 哭诉自己被逼迫的无路可走,朱权则将燕王收留在大宁。 燕王趁机令燕军各种对大宁守军行贿,收拢人心。 如此过了几日之后,燕王告辞,宁王出城相送,伏兵尽起,宁王的兵马也纷纷叛变,投靠燕王。 燕王就将宁王,宁王妃以及世子等人带回北平。 尽数收编宁王兵马,除去一方威胁…… 随后,燕军进行整编,分为五军,入松亭关,后渡过白河,此时天寒地冻,河水结冰可以行人。 在白河这里,先战败李景隆先头部队上万人,而后继续进军,和李景隆大军相遇……” 听到韩成讲述到这里,朱元璋终于变得有些热血沸腾起来。 之前听韩成说了那样多,李景隆这个大明战神看起来处处吃瘪。 现在,也到了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