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_第102章 南陈霸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南陈霸业 (第5/6页)

天,你是孔明再生,请受我一拜。”蔡景历连忙拦住了他:“主公快快请起,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您有今天的成就全是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陈霸先把拳头攥紧在胸口,挪动了一步:“大丈夫要做就要做最好,不成帝业不叫成功。”

    “好,主公,我蔡景历就喜欢你自信这一面,不像刘备那样虚伪。”蔡景历抚掌而笑,接着说,“接下来,咱们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嗯,这事儿,周文育、侯安都、沈恪等都不知道,我也没给他们说过,我怕他们不同意。”陈霸先有一些忧虑。

    蔡景历劝慰道:“主公,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梁朝气数已尽,天下皆知,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称帝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也才能让跟着你打拼这些人加官进爵,死心塌地。侯安都等人,即便眼下无法接受,时间一长,他们会想通的。只需要等着他们凯旋的消息即可。”

    “嗯嗯,行吧,先生,交给你办了。”陈霸先这才放下心。

    十月初三,萧方智给陈霸先进爵为王,也就是陈王。初六,萧方智把皇位“禅让”给陈霸先。陈霸先迫不及待,让中书舍人刘师知去通知老友沈恪带兵入宫,入宫把萧方智“护送”出皇宫,让出地盘。

    如此决绝冷漠的行为,遭到了沈恪的抵制,他一边叩头一边说:“我曾经也侍奉萧氏,今日不忍心带兵逼宫;违命受死是我的本分,决不能接受这种命令!希望陈王能够理解。”

    “行吧,你是我的老友,我了解你,今天不过是测试下你的气节。你能对梁朝如此情深,自然也能忠于我陈朝。”陈霸先宽慰他。说罢,沈恪哭着出去了。陈霸先找来王僧志去干这脏事。王僧志也出自贵族,但和太原王氏王僧辩无关,之前参加过攻打侯景的联军。

    初十,陈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并祭告上天:

    “梁氏因为江河日下,气数已尽,所以敬从天命,授命于霸先。起初统治众民,于是建立司牧,选拔贤明和有才能的人,没有易姓。尧、舜的后代,都无意于承继帝位,魏晋的国君,有心让位于贤,都以英才稳坐帝位,高勋统治四海,所以能荫庇百姓,占据疆域。

    “梁朝濒临衰亡,依旧遭受祸乱,夷族仗势侵略,帝位长期不稳,承圣皇帝被掳在外,不能祭夏,上天没有追悔所造成的祸害,又遭受侵略和破坏,嫡系继承人被废除,皇族旁支僭位,天翻地覆,纲纪灭绝。

    “霸先率先行动,大拯国民于横流,起义兵,平定了多种祸难,废王立帝,实有功劳。定国安邦,不遗余力。因此天下小安,正期望一切恢复正常。不久烟云表色,日月呈现祥瑞之象,纬星聚集在东井,龙出现在谯邦,除旧布新,已显明天象,离开虞舜而服职于夏,并且协力讴歌、讼狱,九城八荒,同时宣告诚意,百神群祀,都有诚意。

    “梁帝布达万国,交出印玺,霸先自以为浅薄,谦让不继位,至于再三,梁帝不准其辞。众人都因为百姓需要君主,帝王的日常政务不能荒废,上天眷顾,天命难违。我害怕上天的威势,接受帝位。对比我往日夙志,不能不自惭于怀。恭敬地选择良辰吉日,升坛接受禅位,告慰上天,答谢民心,永保我大陈基业。惟上天之灵是饷。”

    陈霸先建国号为“陈”(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名和君主姓名相同的朝代),改年号为“永定”。后三国中最后一国“陈”诞生了,历史上称“南陈”,此后的时代就是北齐、北周、南陈三国争霸的时代。至此,侯景革命的影响才告一段落。

    相比于北齐、北周的继承性(分别从东魏、西魏那里脱胎而来),南陈更具有开创性。南梁在侯景革命中崩解后,天下应该是萧绎、萧纪、萧纶、王僧辩等贵族的舞台,陈霸先是硬生生从贵族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陈霸先的成功,是建立在江南一带的豪强地主支持上的,没有蔡景历、吴明彻、周弘正、徐陵、侯安都、萧摩诃、杜僧明、周文育、徐度、侯瑱等豪强的支持,他无法成功。天下是贵族的天下,在帝制时代,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没有贫民子弟什么事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各种繁琐的例行公事,如:追封祖宗,祭祀宗庙,封赏大臣,亲自审阅诉讼,派使者去各地慰问,颁布各种诏书,修订律令,分封陈昌、陈蒨、陈顼等子侄辈为王,封章要儿为皇后。蔡景历改任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理起草诏诰的重任。杜僧明被追封为功臣第一,毕竟是骨灰级元老,他若地下有知,也算可以瞑目了。

    陈霸先还做了一件事,值得一提。

    十五日,陈霸先安排无遮大会,组织佛教界人士和百官供奉佛牙,讨论佛学问题。是的,陈霸先跟萧绎、萧绎一样,也推崇佛教,这和本人的性情无关,整个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都是这样,佛教是主流思想,是乱世中人民的精神鸦片。

    正在陈霸先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前线一个坏消息传来:王琳在沌口大败陈军,周文育、侯安都等多名将领被俘。这是怎么回事呢?

    6.沌口惨败

    周文育、侯安都来势汹汹,镇守武昌城的樊猛很紧张,把消息报告给了王琳。王琳采取了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战术,让樊猛弃城,前往郢州(武汉),协助潘纯陀防守。陈军士气大涨,趁势包围郢州城。

    这时候,陈霸先称帝的消息传到了前线,侯安都对着周文育叹气:“大哥怎么这么心急?这下好了,出师无名了,我们这次怕是要战败了!”周文育摇头说:“不一定,大哥早点即位,以天子的名义讨伐乱贼,也可以鼓舞士气。”

    两位的观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如果战败了,那就如孔子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果胜利了,那就是“得天下者得民心”,想怎么写历史都可以。空谈大道理没用,还得看看侯安都、周文育怎么指挥战斗。

    潘纯陀可不给你们争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