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袁绍心里苦  (第2/2页)
到最后,他精疲力竭,扔掉弓跌坐在地上,双眼中布满血丝,样子尤为恐怖。    不过他此时的呼吸已平复,发泄完之后,他也冷静了下来。    这些都是他过去二十多年一直在忍受的,他必须要学会继续隐忍。    他要利用好手里的资源,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把袁术踩在脚下,把袁基踩在脚下,把杨明踩在脚下,成为站在最高的那个人!    就在这时,有人入了院中寻他。    是他的汝南同乡伍孚。    伍孚为人刚毅,勇壮好义,袁绍对他深为器重,此前论经之事,大多也是与他商议。    “本初,这是出何事了?”看见袁绍恐怖模样,伍孚快步上前道。    “无事,只是有些心情不快罢了,如今已好了。”袁绍摆摆手。    “本初你才貌过人,将来出将入相之才,切不可因一时得失而自暴自弃。”伍孚开口劝说道,这是以为袁绍因为论经失败而如此。    袁绍看了伍孚一阵,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不知德瑜可愿为我去递名刺?”    先前许攸所说他越想越觉得不对,虽然他已结怨杨明,但以他对杨明的了解,不至于因此而失了礼数。    若不是其中有什么误会,就应当是杨明府上的仆人怠慢了许攸。    “自然愿意,我必把名刺递上。”伍孚开口道。    “有德瑜一言,我便放心了。”袁绍笑着说道,接着便招呼仆人去拿名刺。    伍孚拿了名刺离去,走到门口时忽然又停了下来。
    以他对袁绍的了解,袁绍应当不至于为经学之事而恼怒至此。    他叫住一个仆人,问了下袁绍回府前去了何处。    仆人知道伍孚身份,便也如实相告。    “原来如此。”伍孚瞬间明白过来。    袁绍与袁术有隙外人或许不知,但他这个好友岂能不晓。    然而明白过来后,他握住名刺的手也越发坚定。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袁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将来必成大器。    ……    数日后的休沐日,袁绍乘车前往杨明府邸。    伍孚不负所望,不仅为他递上名刺,而为他赢得了一个靠前的位置。    因为都住在步广里,他到杨明府上也不远。    可刚出巷子,他便已望见排起的长龙,那竟然横贯了内城上东门至皇城东明门。    这等场景,生平首见。    他乘车往前,不一会儿便听到长龙之中有人议论。    “若无杨君,我等士人如今怕是已无立锥之地。”    “先前我竟误会了杨君,当真是该死!”    “杨君不惜个人名节只为我等士人荣辱,非常人能及,我愿称之为杨公。”    “能有杨公率领我士人,我士人必能重振旗鼓,重现往日荣光。”    ……    听着这些议论,袁绍下意识伸手抓紧了车辕。    虽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要接受还是很难。    如今之势,杨明仅以弱冠之年,便已有士人领袖之姿。    虽说此时天子必然怨恨于他,但假以时日也很难不重用于他。    不得不承认,他此刻宛如吃了青梅,酸到不行。    而且这一路过去,几乎都是这等议论之声,若不是他性能隐忍,当真要调转车头打道回府。    也所幸他同住在步广里,不多时便已到了杨明府前。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下了马车,大步向着府前走去。    此时排队的众人望见袁绍,均面露诧异神色。    不过他们也是不敢吱声,汝南袁氏名望虽说与弘农杨氏相当,但极擅权谋,又与宦官有系,可没人敢议论,背后也不行。    袁绍走到门口,笑着向张义行礼,态度可亲。    不过张义也是公正无私,因名刺前尚有一人,竟让袁绍先候着。    袁绍身子一紧,不过也笑着在一旁等候。    此时天气炎热,站不一会儿他已额头冒汗。    那些长龙之中的士人望见此番场景,内心暗爽之余,对杨明也愈发尊重。    公平,在这个时代可闻不可见之事,此时却发生在他们身上。    这样的杨明,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