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李信伐楚 (第2/3页)
点都不稳重,朝堂之上竟如此失态。这样下去,怎能扛起蒙氏良将的大旗? 看来回去还要好好教教才行。 …… “蒙恬啊。” 秦宫深处,一处亭台中。 秦王政倚着栏杆望向远方,一想到大朝会时的场景,特别是蒙恬父子脸上的奇怪表情,他就忍不住想笑。 “赵佗这小子出的换将主意,确实更稳妥一些,但终归委屈了蒙恬。看来此番伐楚之后,我得补偿蒙恬一下。届时就让他去征伐齐国吧,齐国比荆楚更弱,让蒙恬为将,想来应无问题。” 秦王政一边说一边笑,对于蒙恬,他还是很喜爱的,要不然也不会询问对方是否有意辅左李信伐楚。 当然,他当时也只是询问而已,并没有说过任何许诺性的话语。 就如当年他询问李斯,是否有意与王族结亲。 透露出那个意思,能提高对方的积极性,同时并不做出一定的许诺,留下一些转圜的余地,这便是他秦王政掌握的驭下之术。 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更别说是君王之口,更不可随意应承。 当然,他秦王政也不是无信之人,既然能向人询问,就肯定是有那个意思。比如此番蒙恬之事,若无赵佗提出换将之策,副将之职定然落在蒙恬头上,他绝非空口而问。 还有与李斯结亲的意思,若是没有赵佗的出现,此事也不会有其他选择。 想到这里,秦王政脸上的表情再次变得古怪起来。 “赵佗,李由……” 作为一国君王,秦宫之主,发生在这宫里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清楚。 “李由只是中人之资,但品行尚可,也有可堪一用的才能。李斯则是王左之才,通晓法家之术,提出的策术很对寡人的心思,日后大用,以李斯来治国,想来能让寡人省很多心。” “至于那赵佗,年岁虽小,却极端聪慧,再加上有那股少年欲封侯的锐气,寡人颇为喜爱啊。且其勇锐却不急躁,行事更有老成之风,能通兵法策术,日后长成定是我秦国一员良将。再加上他还知晓公输般、农家之术。如此才能,让他尚公主也不是不行,只是……” 二选一啊。 秦王政揉了揉发胀的太阳xue。 他虽然还有别的女儿,但其他公主年岁都还小,唯有一个嬴阴嫚即将加笄,临近嫁娶之龄。 李由虽然平庸,背后却有李斯。赵佗天资聪颖,颇有将才,但与李斯相比,又要稍逊一筹。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秦王政想了又想,不知过去了多久,神色平静了下来。 他已有决定。 他回头,看向站在亭台边,一直侍立的赵高。 “赵高,你觉得寡人之女,当配何样的男子?” 赵高一愣,这可是君王的家事,他哪敢乱发表意见啊,只能找个没有错漏的言辞相对。 “以臣鄙薄之见,王族之尊贵,公主所配之男子,定然是国之栋梁。” 秦王政笑了。 “是啊,寡人之女当配国之栋梁才行。” “阴嫚年岁渐长,眨眼就快到加笄的年龄了。只是不知此番伐楚之战,我二十万大军中,是否有能与其相配的国之栋梁啊。” 秦王政感叹着,眼神却盯着赵高,脸上是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赵高身子一颤,低声道:“我秦国人才辈出,想来此番大战,定会有少年英杰立下大功,不会让大王失望。” 他懂大王的意思了。 “希望如此吧。” 秦王政澹澹开口:“你且下去,让寡人静一静。” “唯。” 赵高恭敬退去。 秦王政这才转身,倚着栏杆,看着高台之下的宫阙,以及远方宫城外流淌的那条奔涌的渭水。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秦王政口中低唱着一首古老的诗歌。 良久,他幽幽道:“昔日周祖公刘,横渡泾渭之水,取石料为砺为锻,夯实了他周人馆舍之基。” “今日,不知寡人是否能从这场伐楚之战中,找到我所需要的那块石料,用来夯实我秦国之基呢?” “此番伐楚,便作为一场考验吧。” …… “国之栋梁,方能配大王之女。” 府邸中,赵佗看了眼手中帛书,将上面的文字牢牢记在心中。 转而将其扔到特意端来的火盆里,看着这柔滑的丝绢在那火舌中化成灰尽。 这是那位中车府令的传信。 但赵佗知道,这信的背后多半是大王的意思,是大王在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