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奏捷受赏 (第1/2页)
秦国右庶长赵佗,在秦楚大战时,独自率五千士卒南下,飞渡淮水。 八山脚下劫囚破军,解救袍泽,兵临楚都威吓楚王。 东行破城拔邑,转战数千里而归秦,一路所过,楚地无人可挡。 就连楚国左司马昭平率领的一万楚军,也在泗水之畔被赵佗背水为阵,以弱胜强,将其击溃,连主将大旗都被秦军缴获,成为这位赵庶长的战利品。 如此战绩,如此功勋。 在秦国官府的刻意宣扬下,可以说在短短时间内便传遍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甚至还在向着秦国境内的其他郡县传播。 前段时间,咸阳人就讨论着那位赵庶长奇兵袭楚都,吓楚王的精彩事迹。 大家都还担心着他如何才能回来。甚至不少人为其惋惜,认为赵佗孤军深入,被楚国大军围追堵截下是绝没有幸存之理的。 哪知道才过去了几日,就传来赵佗回到秦地的大好消息。一时间咸阳之人,不管男女老少,尽数笑容满脸,皆为赵佗的平安归来,以及赵佗所创造的无比耀眼的战绩高兴。 如今,咸阳的秦人的兴奋更是达到了。 因为就在今日,那位转战楚地数千里,立下大功的赵庶长,就要率领着数千有功的将士凯旋,他们将在咸阳城中献俘奏捷,彰显秦人功勋。 今天一早,咸阳城中已经是人满为患,城外空地亦是人头涌动。 附近十里八乡的咸阳人只要稍有关系的,都弄到了相应符传,来到咸阳,欲要一观那位秦国的少年英雄。 大军还未到来,咸阳内外就已经是热闹非凡。 秦宫高墙上,秦王政站在最高处,眺望整个咸阳场景。 只见满城皆是笑语欢声,一改数月以来的愁云惨澹。 秦王政不由微微颔首,眉梢上飞起一抹喜色。 赵高说的很对。 因为李信、蒙武的惨败,整个秦国都陷入了低谷之中,秦人灰心丧气,对于战争的抵制情绪开始抬头。 在这种情况下,赵佗得胜归来,这正是他秦王政的一块最好的遮羞布! 大肆宣扬赵佗的光辉战绩,宣扬其在楚国的传奇经历,奖赏得胜回国的有功将士,如此便可遮掩李信蒙武的大败,提振举国士气。 让秦人们知道,李信之败不过是因叛徒而起,绝非是秦军无能。 岂不见一个十六岁的稚子,率五千秦军就能大破楚国左司马一万人,这不就是秦军依旧强大,秦国依旧战无不胜的证明吗! 这时,听到秦王政赞许赵佗。 嬴阴嫚不由抬起光洁的下巴,自豪道: 秦王政侧首,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嬴阴嫚双颊飘起一抹红晕,别过脑袋。 只是她还有些不服气的都囔着: 秦王政哑然一笑,自己的女儿是什么心思,他还是清楚的。 他笑了笑,正要转头,目光却瞥到了站在另一侧的面容忧虑的扶苏,不由皱眉道: 扶苏一愣,忙道: 说到此处,扶苏亦知道自己的话有问题,连忙垂首不再说话。 秦王政冷哼一声,扶苏要不是他的儿子,恐怕早就被扔到咸阳北坂修宫殿去了。 今天正是秦国大喜之日,秦王政正要借赵佗的此番得胜,来掩饰大战的惨败,也不愿多和扶苏计较,转头望向咸阳城外。 …… 赵佗站在战车上,身后是数千得胜归来的秦卒,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笑容。所有人都知道尊贵的大王正在咸阳等着他们,要为他们这些有功的将士举行一场无比荣耀的奏捷仪式。 秦军已过霸上,前方便是那宏伟的咸阳城。 看着远处那座宏伟壮阔的城池,赵佗亦不由心神澎湃,难掩。 他这一世虽是赵国贵族出身,但实则一醒过来,就身处逃难的境地。再加上彼时秦赵大战甚急,他只能餐风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对于赵国根本毫无归属感。 【鉴于大环境如此,反而他来了秦国,才发现此地虽被称作虎狼之国,但实则秦人淳朴,秦法严苛之下,秦人大多是些循规蹈矩的良民,让他过得颇为自在。再加上紧随而来伐燕征程,赵佗一路从底层小卒做起,往上一级一级的攀爬,终于到了如今右庶长的爵位。 其中艰苦自是难以言表,但这个过程走下来,却也让赵佗对于这个国家产生了感情,拥有了不小的归属感。 更别说咸阳城里,还有着那一个个牵动着他内心的人物。 公主。 大王。 李信…… 赵佗想见她,想见他们。 赵佗低语一声,带着众士卒往前行去。 很快,赵佗就被咸阳城外那密密麻麻的人影惊讶了一下。 黑臀在后方发出一声惊呼。 赵佗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他知道大王的心思,看来是想要立一个英雄的典型,振奋秦人之心。…. 但让赵佗没想到的是,在前方垂手等候着他们到来的,竟然是尉缭。 尉缭正带着一干臣僚在寒风中等候,作为使者引导赵佗和秦军入城。 此乃军礼中的郊劳之礼。 让一国邦尉来迎接,这规格,很高啊。 赵佗慌忙要下车行礼,却被尉缭抬手止住。 尉缭扫了一眼军阵中那被缴获的一面面楚军将旗,以及沛公等战战兢兢的俘虏。笑呵呵说道: 赵佗忙俯首应诺,押着俘虏跟在众臣身后,向着咸阳城缓缓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