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悬羊击鼓 (第1/2页)
焚舟破釜,一往无前! 此种战法并非项渠所创,在吴孙子所留兵法中早有记载。 且在实际军争中,亦有名将用之。 如昔日秦穆公为报崤山之败,遣大将孟明视征伐晋国。 孟明视便济河焚舟,自断退路,最终秦军奋勇直前,大败晋军,一雪前耻。 数十年前,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楚,也是采用这种战法。 秦人孤军深入楚境,白起下令,一路所过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最终白起率领秦军,长驱直入,攻拔楚之鄢郢,立下惊世功勋。 如今,楚将项渠率军过河后,也是命人焚毁船只,表示楚军没有后退之路,唯有击破前方的秦军取得胜利方能求生,以此激发士卒的勇锐敢战之气。 现实也如项渠所料,在这般战术激励下,两万楚军个个热血上头,嗷嗷大叫着扑向十里外的秦军营寨。 驻守在此处的五千秦军就是他们所面对的第一个敌人,楚军将其击破后,便可趁胜进击,直取竹邑。 赤旗招展,人人面红如血。 两万楚军,上到主将项渠,下到普通兵卒,全都攒着一口气,准备狠狠发泄在那些秦军身上。 杀死秦人! 撕碎他们! 把秦军赶出楚地! 然而当楚军士卒满怀怒气和战意,抵达十里外的秦军营寨时,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预想中的秦军据营寨而守,也没有想象中的攻防大战,甚至就连原本插在这处秦军营寨上的黑色秦旗都被取了下来。 如血般的赤旗高高悬挂,宣告着这座营寨早已归属了楚军所有。 在营寨的辕门前,楚军副将景同正带着一群将吏,满脸无奈的等候着项渠率领的这支奇兵。 “子同?你竟然攻破了秦营?” 项渠惊讶无比。 要知道此处营寨的秦军足有五千,他们沿河而守,占尽了地理优势。 只要楚军在此处渡河,就会遭遇秦军半渡而击,哪怕景同有一万人,在数量上是秦军的两倍,也很难成功攻拔营寨。 所以景同这一部在计划中只是羊攻,专门牵制此处的五千秦军,从而掩护项渠从下游过河。 他项渠,才是这番作战计划里的杀招啊。 哪知道作为杀手锏的项渠,兴冲冲的率兵赶到,却发现这座营寨已经被负责羊攻的景同给拿了下来,这种结果怎不让他吃惊。 景同尴尬道:“项将军,这营寨里的秦军数量可能只有数百人左右,在我军开始渡河发动攻击的时候,他们就弃营逃走。所以此营……” 得来全不费工夫。 景同的话没有说下去,因为很尴尬。 项渠大半夜的带着两万人冒着寒风,绕道十里从下游渡河,结果这营寨里的秦军根本没有防守之意,直接来了一个不战而逃。 以此观之,项渠是不是可以不用带人绕道,直接从此处渡河就可以了呢? 项渠脸色有些发青,他生气了。 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并且注意到景同话中的重要消息。 “你说此处营寨的秦军,只有数百人?” 景同点头道:“然也,按之前的情报,这里应该有五千人驻守,想来是秦军夜遁,只留数百人看守营寨,以恐吓我军。” 项渠眼睛微眯。 片刻后,他笑起来。 “我知道了,那赵佗倒是谨慎。他听闻下相出兵进军彭城后,便派遣了数千人回援。他又怕我军渡河攻击,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故而召回此营寨的五千秦军,与他合兵在一处,避免被我军各个击破。” “赵佗还留了数百人居于此营中,装作五千兵马尚在,威吓我军不敢渡河,以此拖延时间。赵佗这竖子,果真是个小狐狸。” “将军高见!” 景同赞了一声,项渠所说合情合理。 秦军兵少,自然不敢再行分兵,而是合兵一处,避免被楚人以众击寡,方为兵家正道。 “传下去,就说秦人知我军渡河,心神皆颤,故而弃营逃走。此乃我楚军兵威,不战而迫秦人夜逃也!” “我军当乘胜追击,破秦大胜就在今朝!” 项渠因势利导,以此振奋军心。 那两万士卒原本含怒而来准备和秦军大战一场,结果落了空一仗没打,让他们心中还有些郁闷。 如今听闻项将军说秦军是怕了自己才连夜逃跑,这些士卒们顿时一个个又高兴起来,对于此番作战取得胜利越发有信心。 当然,最让他们高兴的,还是景同将军率军渡河攻下此处营寨后,这睢水东岸就停了许多艘船只。 嘿嘿,打了胜仗自然是好,要是打了败仗,咱们好歹还有船可以回去。 楚军士卒一边在营中生火做饭吃着朝食,一边频频张望河中船只。 这一幕,被项渠注意到。 此处有船,那他大半夜所行的焚舟渡河之举岂不就是白做了? 项渠眼中闪过一抹犹豫,不过当被他派往竹邑附近探查的斥候回来禀报时,又让他下定了决心。 竹邑城外秦营尚在,还有骑兵在营外巡逻,营中甚至还传来阵阵击鼓声,想来是秦军在训练出cao。 赵佗,就在那竹邑城外的秦营中。 秦军,这次跑不掉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