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魂断睢水 (第2/2页)
/br> 一番厮杀,近百名秦军骑兵被斩杀十数人,余者连忙退去。 “快哉!” 眼见秦人退走,项渠也不追赶,反而大笑出声。 周围浴血厮杀的楚卒们也跟着笑起来:“将军威武!” 项渠这才勒马回转,对在地上呆愣的景同笑道:“走吧,景将军。” 景同这才反应过来,忙拱手道:“素闻项氏之人皆乃世之勐将,有百人敌之勇,景同今日一见,传言果真不假。” 项渠澹澹一笑,眼中却满是落寞。 百人敌。 战场之上,面对兵家之术,区区匹夫之勇,又有何用? 击退作为前锋的秦军骑兵后,项渠也不耽误,率领剩下的兵卒踏上南下的道路。 十余里距离,半日路程。 这支楚军的前方,终于看到了一座位于睢水边的城邑。 竹邑。 只是前方的那座城池,并非想象中的打开城门,有楚将守在门外相迎。 反而隔了老远,都能听到里面有阵阵喊杀声传来。 “莫非秦人绕道攻取了竹邑?” 景同大骇,千余楚军亦是神色震恐。 不过当他们抵达竹邑城下时,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城中确实有人厮杀,但并非绕路而来夺取城池的秦军,而是竹邑城中的楚人在听闻楚军前线大败后,竟联合在了一起,袭击镇守此城的楚军士卒。 而且,还真的让他们偷袭成功,占领了此城。 当项渠和景同带领一干残卒抵达城下时,城中的战斗落下帷幕。 “秦人素来被称作残暴,但他们征粮尚要给钱,还会给吾等留下最后一口吃食,驻守竹邑期间,也从未有欺男霸女,肆意杀戮之事发生。他们虽非楚军,却比你们这些楚军对吾等还好!” “你们同为楚人,却抢走了我们最后的粮食,让吾等在这寒冬中自生自灭,甚至还欺人妇女,抢人财物,就连釜甑也要给吾等夺走,此等行为何其可恨!”
“吾等宁投秦人。也不想被你们这些楚军肆意残杀虐待!” 城头上,那一句句满怀怨恨的楚言楚语传来。 “贱民可恨!” 景同勃然大怒,马上就要率兵夺城。 在他看来,城中不过是一群小民造反,他们虽是残军,却还有兵甲在手,足以打下城池。 项渠却是微微一叹。 “走吧,去符离塞附近渡河,若是在此耽搁,秦军就要追上来了。” 景同咬牙点头。 项渠说的没错,秦军先锋骑兵虽然被击退,但后面追击的秦军主力却不远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赶上了。 他只能恨恨的看了竹邑城一眼,跟着项渠带兵继续沿着睢水行走。 到了日落黄昏,天光西斜的时候。 他们终于抵达了符离塞对面,原本是那支五千秦军所驻扎的营寨。 这里果真还有一千楚人等待,甚至还造好了渡河的船只。 睢水对岸,便是符离塞。 “将军,秦军随时有可能抵达,还请将军先行过河。” 景同忙请项渠上船。 但项渠却站在原地不动,双脚如同生根了一般。 “将……将军。” 景同声音发颤,他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项渠看了他一眼,笑了笑。 “子同啊,你可还记得去岁左司马之事。” 景同懂了。 他大惊道:“项将军,你千万不可行此事啊!如今我楚国正是危难之际,正需要将军这般名将领兵,以救国难!” “以救国难?楚国还有救吗?” 项渠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充满了惨意。 景同张了张嘴,却又说不出话来。 楚国还有救吗? 项渠战败,楚国再无从鲁地和齐国运粮的机会,如今陈郢战场的粮食恐怕只剩一个月左右了。 一个月后,楚军断粮。 哪怕天下间最厉害的名将也没有用处。 没有粮食吃,怎么打仗? 项燕又如何打得过人数比他还多的秦军啊! 以景同的见识,自然是看出此番楚国怕是要亡了。 项渠不再理他,而是自己低语着。 “父亲命我来此与赵佗相据,让我不要出击,以免遭受败绩。但我还是出兵了,这一点我不后悔,如果我不出兵去争一争,那就真的是坐以待毙,徒等灭亡。我宁愿奋死一拼,也不想在此坐视楚国倾覆。” “至于我败在赵佗手上,那亦是技不如人,我心中并无怨言。” 项渠声音越来越低。 “荆楚之将,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去岁左司马战败,自刎以谢罪。如今我又败在赵佗手上,死难兵卒比泗水之战还要多,如此败绩,我安能有面目渡过睢水,见父见王啊!” 话到此处,项渠更是慨然长叹道:“更何况,就算我渡过睢水又能如何,莫非要让我再眼睁睁的看着父亲败于王翦之手,看着这八百年楚国覆灭不成?” “吾不愿也!” 项渠侧首,看向彭城方向。 这一次他与赵佗相持两月,却始终没有见过这位年轻将军的模样。 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两年前,那个在秦宫大殿里所见到的少年郎官。 那一次握手较量。 竟直到此时,才决出了胜负。 “赵佗此人,我不如也。” “但我项氏并非后继无人。” 项渠的目光又转向东方,下相方向。 那里,尚有希望。 项渠拔出佩剑,口中呢喃着楚歌国殇的最后两句。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一声长叹。 项渠横剑自刎。 殷红的血洒在睢水河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