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到达京城 (第1/3页)
毛驴子再次前进,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 赵致坐在车辕上,控制着方向,刘江坐在车尾,拿着赵致给他的望远镜,警惕的看着四周。 官道相对安全一些,但也仅仅只是相对。 明末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安全。 车中央坐着一个瘦弱的少年,身上的衣服都成了破片,头发像枯草一样。 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东西而担忧,眼睛里反而带着希望的光。 少年叫梁才,顺天府人士,十五岁。 去年家中遭了灾,跟着父母去京城逃荒,后来父母死了,就在京城附近游荡。 京城附近的难民越来越多,像他这种孤身一人,没有什么势力的人,很难在那里活下去,于是他就各处流浪。 一个瘦弱的乞儿,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即便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会在他的身上投入太多注意,没有任何油水可捞。 行至此地,饿的他头昏眼花,就在即将饿死之际,看到了路边的帐篷。 本想过去讨要一些饭食,可喊了大半天没见一个人出来。 腹中饥饿,行将饿死的他为了苟活下去,大胆的钻进了帐篷中,吃了一些赵致留在里面的压缩饼干。 赵致见他可怜,加上如今正要招揽人手,就把他留了下来。 十五岁,不大不小,好好的补一补也能拿起刀枪。 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家眷亲属,好控制,也好养活,更重要的是不用花钱。 “哥,您这是去哪啊?” 梁才凑到赵致身旁,一脸兴奋的问道。 赵致给了他一口饭吃,活了他的命。 他知道跟着赵致有饭吃,也知道跟着赵致饿不死。 “去京城!”赵致说道。 “去京城干什么?!”梁才好奇的问道。 “买些孤儿,我家有生意,买点孤儿照顾生意,最好在十五六岁。”赵致随口说道。 梁才不知道赵致所说的生意是什么,他拍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哥,别看我瘦,我这是饿的,我有一把子力气,您留下我绝对不吃亏,我什么活都能干,要是您养得好,我比牛还要厉害!” 赵致这话让他心里升起危机感,害怕自己没有作用,就把他给扔了。 初次见到赵致时,那浑身是血的场面将他吓了一跳,他害怕赵致真不要他了。 “这些事不是用嘴说的,要看你怎么做,你现在就是把天说破,也没有一丁点作用,安安分分的坐在这吧,车里有压缩饼干,撕开包装就能吃,要是饿了就吃吧,记住,不能吃的太多,不然容易撑死!” 赵致挥舞着手中的马缰绳,说道。 压缩饼干就在车中的一个小竹篮里,满满一篮子都是。 梁才看着里面的饼干,口水直流,肚子咕噜咕噜的响。 他并没有取,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别处。 赵致还没吃,他又怎么可能会吃?好不容易找到了活路,又如何能不珍惜? ...... 驴车算不上快,但也不慢,花费了三天时间,终于到了京畿。 大明首善之地,京畿近郊重地。 可如今,这里全然没有皇家气象,更没有帝国威严。 沉重而又广阔的城池盘踞在苍茫的大地上,从远处看,犹如天边接连不断的山脉。 厚重感铺面而来,历史的沉重在此刻浓郁到了极致。 赵致站了起来,目不转睛的看着。 在现代的时候,他曾经来过京城。可那种现代化的繁荣,和此时截然不同。 磅礴,宽厚,博大,厚重。 灰黑色的天空,暗色调之下的大地,浓墨般的城垣,交织着一副恢宏的画卷。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赵致下意识的吟出了这首边塞诗。 梁才没听过这首诗,但觉得由赵致读来,气势恢宏,他蹲在后面,拍手大叫着好。 “终于到了,这一路上,咱们可真是没少折腾啊!” 刘江跳下马车,将手中的望远镜交给了赵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赵致拿过望远镜,往前面看去。 那厚重而又宽阔的城墙,渐渐清晰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