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名 (第4/4页)
去,俱是人头攒动。 此时见少年踏上台来,无数人挥手相呼。 而后,身后浑厚的唱声响起,不知传出去多远:“辛巳年博望金秋武魁,奉怀裴液,已验明正身,魁首无疑!现为之颁礼——第一礼,银一百两!” 脚下响起呼声,一位公差将一盘银子搬出放在了裴液身旁。 裴液余光瞧了两眼,到底知道这时不应去碰。 “第二礼,登阶丹一枚!” 公差捧盘而出,再次一枚精致的小盒再次放在了裴液身边的桌上。 这个盒子裴液已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枚丹药再配合琉璃龙血,可以令他短期内就直奔五生之境。 “第三礼,授铜雀侠牒,牒铭‘博望金秋·魁’!” 裴液忍不住先探头去看了,比起前两者,这大概更是“身份”的象征。此牌在身,别人看他就不再是乡下少年,而是一位夺得武魁的佼佼侠士。 这一次出来颁礼的是常致远,老人目光中带着满溢的温和,郑重地将此牒交予了少年。 裴液接入手中,此牒确实是黄铜之色,质感和雕刻比他想象中要精致得多,边缘打磨圆润但又瞧来锋利,刚好是一种不割手的轻薄,整个牒子透出浑然一体之感。 其正面雕着一只矫捷的云雀,空处刻了“裴液”和一堆其他的字;背面则暗纹而平,留有大片的空白,只在第一行刻了一条清晰的字迹,字上饰以潞水环绕和秋叶之纹,正是“博望金秋·魁”。 裴液将此牌入手,是一种冰凉的沉实。 “第四礼,东海剑炉丙下之剑!” 自第一礼过后,脚下就已完全寂然,和少年一样,人们静静听着每一件奖励的名字,每一样都丰厚的令人艳羡。 但无人觉得少年配不上这份丰厚。 此时,裴液再一次探头看去。 公差捧盘而出,红布盖住了一柄剑形,放在了他面前。 裴液一把掀开,眼神立刻明亮。 只见青鞘细如脂,金纹若羽毛,柄如青玉,格似鱼鳞,剑格一侧,刻有【博望辛巳秋魁之奖】一行小字。 东海剑炉所铸之剑,自“丙”而始,多有些奇特之处,此时却不知这柄应在什么地方。 裴液轻轻拔开一截,秋水光敛,出鞘无声,明镜般的剑身上,铭有【山羽】两个潇洒书体。无论自内自外,这一柄剑都远远胜过了少年自己那柄,他微微沉默了一下,下一道唱声已自身后传来。 “第五礼,剑术《崩雪》!” 裴液微微一笑,不必寻找,他也能想象到少年在下面握拳咬牙的激动样子,这一次,却是隋再华走出来,将一册旧但保存颇好的书放在了他面前。 裴液一怔,却见老人并未离去,而是转身面向下方,竟然亲自为他高声唱出了最后一礼。 “第六礼——翰阁授名大唐武举!” 老人肃然转身,持一柔韧金笺铺在桌上,将笔递给了少年。 其上文案已俱,只留有一处空隙。 裴液怔了一下,在此处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填上了“奉怀裴液”四个字,蘸取红泥,按上了指印。 而后,赵章、范长史、白司兵、常致远四人一一在这名字上压上了官印。 隋再华将此册卷起,装入一个结实的小铁筒之中,交予了少年。 裴液双手郑重地接过。 至此,授魁已毕。 所谓博望推举、入京赴试,至此,少年再非籍籍无名,博望记得他的样貌,兵部录有他的名字,持册入京,当要参加整个大唐目光所聚的无双盛会。 隋再华指着那枚铜雀符道:“这个平日是可以佩在身上的。” “.唔。”确实,即便仅就美观来看,这枚雀牒也足够别致,不大不小,正合佩在腰上。裴液提起它来,果见上端正有一处小小的系孔。 老人递与他一根串有铜片的系绳,含笑道:“授魁末尾向来有刺史赠诗之环节,今早赵大人把这美事让于我了。” 裴液一怔接过,这铜片显然是刚刚磨圆雕好,薄薄一片,竟然颇为精巧别致,一入手,牌上那行笔力劲洒的字就当先闯入了眼帘。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裴液重重地怔了一下。 而后他翻过来,背面小字雕着这首小词的全貌,是曰: “不堪揣摩往事,夜来常见旧容。灯孤人寐怕秋风,摇落一枝凄梦。 未遇行藏谁信?如今方表名踪。天涯踏遍镜中逢,回首冰心不动。” 裴液似懂非懂地怔了许久,直到老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握住【山羽】剑身平平朝他递来,另一只手指了指下面昂头探看等待的无数双眼睛。 裴液再次怔了一下,有些仓促把手伸入怀中:“那个.等一下。” 他从怀中摸出了一枚剑缨,有些破旧粗拙,上面串着一枚小小的青色玉柱。 新剑的系孔小了许多,绳子就显得粗大,裴液有些笨拙地把它一点点塞了进去,牢牢地系住。 然后他接过此剑,转身面对着下面数万双屏息看着他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上前一步,奋臂高高地把剑举了起来! 小玉柱在朝阳下安静地跳动着,锣鼓花雨炸开在博望园,惊天的欢啸宛如海浪,一叠叠传遍了整个博望。 还欠28更! 对了,补一下,“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出自侯蒙的《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b>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