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刘泰的掌兵方式 (第2/2页)
继续的讨论,其他的人,却也在这时候小心翼翼谈论起来: “司马乃是刘姓,复汉岂不是理所当然之事!” “我们现在乃是跟着汉国,若不复汉,难道还能复其他的国不成!” “刘姓到底是国姓,若是不跟着刘姓复汉,那我们还怎么复兴!”…… 很快,众人纷纷议论,谈论着,谈论着,却有人道,“刘司马您有什么高见!” 刘泰看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放到自己的身上,从容笑了笑,然后道:“高见当不上,只不过,我们大家都算阅读过《汉书》。 清楚知道自从始皇帝崩,高祖统一天下,王莽篡位,光武复兴大汉。 如今司马氏先指洛河为誓,后当街杀皇帝,乃天下最无耻之辈窃取高位,所以晋廷一统便迟暮,如今山河鼎沸,当是汉室三兴,取此天下!” “司马您的意思是,这晋廷必备大汉所灭?!”众人听着刘泰的话,却有几分难以置信! 而刘泰此刻斩钉截铁道,“此事必然!复汉并不是我胡言乱语,随便说说的。 你们且想,为什么霸王纵横一世,却偏偏败于高祖,王莽一手遮天,却遮不住光武流星。 至少史书之上,每当天下统一却生民鼎沸之时,不都是汉家大兴,拨乱反正! 我华夏自从始皇称帝起,不全是这样的历史吗! 也许道路曲折,但历史上的汉字,不都是在华夏黯淡时闪耀吗!” 刘泰自然知道,接下来是五胡乱华,是整个华夏最黑暗的历史。 但眼前的这些人不知道啊! 而且就算五胡乱华,到底是匈奴汉国灭得西晋,刘泰的这套理论绝对也是能经历得起实践检验得真理。 至少在接下来一二十年,谁都不能否认这理论的真实性。 而刘泰所要做得,就是要先把汉室三兴,刘氏回归的名头先吹出去,成不成的不重要。 重要得是要让自己手下的人有信心,相信司马氏必灭,刘氏必胜。
也就只有如此,思想上才能完成真正的统一,也正是如此,才能统一众人的信念。 此刻,这时候听着刘泰话语的众人却面面相觑,有些难以相信刘泰的论断, “司马的话是有道理的!”习主薄走出来,看着刘泰道,“但匈奴汉国,真的是大汉吗?!” 刘泰听到这话,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自己这套理论在正常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为了大汉而奋斗,至少在司马家掌权的这些年来,绝对是一个相当能让人舍身奋斗的口号,尤其司马家越堕落,那这个口号就更响亮。 但刘泰必须要直面一个问题,那就是匈奴不是大汉,哪怕匈奴自身不论是多么的标榜自己是大汉,但是在汉人的眼中,他们便是不是! 废话,如果他们是大汉的话,自己怎么可能跟着他们混,自己还怎么接手他们改革失败的遗产! “只要是着汉衣,写汉字,说汉话,行汉礼,尤其他们所尊的国号为汉,那就是汉!”刘泰看着习主薄并没任何回避,“我华夏不看血统,我华夏看重得是文华。” “那如果等到匈奴势力成长,终究露出了异族面孔,不再以汉自称呢!”习主薄面对刘泰却没后退,而是继续道。 “我乃景王之后,为大汉我可以九死不悔,若最终匈奴与大汉两分,我必然与之决裂。 但现在,我们的敌人是晋廷,我们的归属是大汉,我们的目标便是反晋复汉!” 刘泰看着习主薄,却是坦然表露自己的立场,并没有丝毫的动摇。 而听到刘泰的话,习主薄对着刘泰恭敬的行礼,很快便又有其他的人,开始跟着刘泰讨论了其他有关的话题。 说实话,这些人之中对于刘泰有着太多想要讨论的东西了,比如为什么教授汉书,比如对于接下来的局势,又比如军营之中的二三事。 总而言之,刘泰就是需要通过这样的谈论,让自己了解基层的信息,同时也要传达自己的意志。 最重要得是需要让麾下士卒在思想上明白自己因何而战,自己又为何而战。 当然,这时候还只是开始,思想力量还没真正展露出来,那种为了信念而奋不顾身燃烧的感觉,还没有在自己麾下的战士们身上出现。 因为现在的刘泰官职也不过只是一个司马,一个小小司马,这样的职务是支撑不起刘泰给他们灌输的思想。 但对刘泰来说,只是来扫清他们眼前的蒙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汉书就足够了。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培养民族主义最好的养分,这些养分在汉这个大旗下。 他们,甚至包括刘泰自己都会成为匈奴汉国最好的打手,但当匈奴汉国没完成汉化,南匈奴与汉人彻底爆发冲突时,那自己便能凭借这些事先洒下的种子,狠捞一笔政治资产。 毕竟整个魏晋南北朝,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少数民族征服汉民族,但又被汉民族的文化同化的过程。 而南匈奴非常的不幸,他完全可以说为王前驱了。 因为至少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所有少数民族都盲人过河般摸索如何去统治汉民族。 但他们并没发觉哪怕他们靠着武力打败了腐朽的汉民族之后,依旧需要面对韧性十足的汉文化的反噬。 这汉文化处理好了,他们成为汉民族,处理不好,就跟汉民族爆发必然的矛盾与战争。 而刘泰则是开始拿出民族主义的这个武器至少在二十一世纪都能够仰卧起坐的先进思想作为武器,有意识的去培养民族主义的火种。 真到五胡乱华时,在面对自己的主要对手之时,那就能取得绝对的版本优势。 刘泰明白,因为自己的年龄,这时段不是自己的版本。 但自己可以去准备下一个版本专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那就是大汉的民族主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