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士林文化传媒的第一炮 (第2/2页)
当胡静火了之后,再有人问这些,郝刚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受罗大佑先生启发和影响。 罗先生会答应的,这在郝刚的意料之中。 纵贯线的几个人,人家是真正玩音乐的,不能说视金钱如粪土,但为了传扬音乐的魅力,肯定不会在名利上斤斤计较。 当然郝刚也不会亏待了罗先生,凌峰做个说客是合格的,罗大佑先生只提出了一个条件:适当的时候见见郝刚。 “我也想见见罗先生。”郝刚答应了。 “那好,我会在合适时间安排的。”两岸之间的形势愈加微妙,牛汣不担心没有机会。 “专辑的发行我们委托了羊城方面,这个叶秀已经谈好了。你怎么知道羊城有这个公司的?”牛汣憋了很久了。 专辑的事刚提上议事日程,郝刚就告诉牛汣可以和羊城的音像出版社合作。 牛汣当时一头雾水,没听说过羊城还有这个出版社啊。 等到叶秀传来消息,羊城音像出版社五月份成立的,牛汣才相信真有这么个公司。 只是,郝刚怎么知道的? 郝刚鄙视地看向了牛汣:“听说你一直在看书学习,听说你还一直扬言要超过我?” 牛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有这么一说。” 然后抬头挺胸,理直气壮地瞪着郝刚:“怎么了,不行吗,你不是说过,人要是没有理想,跟咸鱼没什么两样吗。我有理想怎么了。”
郝刚噗嗤一笑:“好,真好,有理想是好事情,为了你的理想赶紧努力吧。” 牛汣没受郝刚的误导,依然抓住刚才的话题不放:“你还没告诉我,你怎么知道羊城有这个公司的。” 郝刚对牛汣孜孜不倦的劲头很满意,这么长时间了,牛汣终于有进步了。 郝刚指指脑袋,又指指面前的报纸:“搞业务什么最重要?信息。” “我在准备给胡静和刘欢出专辑的时候就考虑了,目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风格,这两人适合什么样的风格,所以我给胡静拿出了校园民谣。” 牛汣慢慢咀嚼这校园民谣这个词。 校园民谣这个概念虽然早就在宝岛上提出,但国内关注这个词的人实在是少。 牛汣其实是第一次听到郝刚说这些歌的风格叫校园民谣,顾教授也只是说这些歌是青春校园风格。 在信息不畅通的这个时代,不是专业的人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就是专业的人不知道的东西也很多。 郝刚没管牛汣的思索:“专辑完成后,怎么发行,士林传媒没有发行能力,那谁来帮我们发行?” “谁最合适替我们发行?” “在哪些地方专辑最有市场?” “回答完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羊城最合适。” “所以我在羊城寻找我需要的信息,羊城音像出版社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郝刚自问自答,把思考问题的过程给牛汣理了一遍,问题导向式思维模式,牛汣应该不会的。 牛汣点点头,有点收获,回去后又要费几天功夫来吸收了,每次和郝刚谈工作,郝刚总有新东西让自己欲罢不能。 “羊城方面提出的利益分成怎么说。”牛汣问了下一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这个问题不该问的,牛汣自己都能解决,可问题是涉及到郝刚重点安排的东西都是不正常的。 “这个看羊城的态度了,如果态度比较积极,那我们就大幅度让利,我们的目标是把胡静和刘欢捧起来,挣钱是次要的。” “如果态度比较严苛呢?” “那就跟他们搞个对赌,赌这两人的专辑大火,以三十万发行量为界限,低于三十万我们贴钱给他们,超过三十万,呵呵,你懂的。” 郝刚冷笑着对牛汣说。 羊城音像出版社如果有眼光,合作就不成问题,但如果没有眼光,郝刚也没有和他们合作的必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