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战争主宰系统_第一百五十四章:大锡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大锡帝国 (第2/2页)

为陈锡凯身边的幕僚文臣。

    而武将方面,吕布、张任、严颜、赵云、典韦、刘备、关羽、

    张飞、马超、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淳、夏侯渊、张辽等24人通过考核,成为锡朝武将。

    像集齐卡牌一样收集了这些汉末的文臣武将后,陈锡凯开始推动锡朝的科技水平往前发展。

    他清楚,未来是热武器的时代,冷兵器就算再牛逼,也终究会被取代。

    190年秋,锡高祖创立科研部,召集天下工匠,开始研究火药科技。

    军事方面,陈锡凯也没有闲着,派出了四十万人的军队进入侏罗纪晚期小溪领地之外的远古地带,捕捉翼龙。

    派出去的都是ARK系统培养出来的克隆人战士,泄露情报的几率几乎为零。

    三天后,第一批翼龙被捕捉回小溪领地,陈锡凯亲自对它们进行了基因改造,让这些翼龙拥有了极高的智慧和服从性。

    “这样,我的远程通讯体系就有了,尽管还是会有些延迟,但是比起以前那些诸侯们通讯基本靠吼的手段要可靠的多”

    “等到我拥有了科技等级更高的世界,再更换这种通讯方式也不迟”野心勃勃陈锡凯说到。

    要想打仗,一直打胜仗,出类拔萃的通讯手段是少不了的,优秀的通讯手段,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而这就是陈锡凯最重视的地方,他想要率领自己的军队扩张锡朝的国土面积,那就不能没有出色的通讯手段。

    俗话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通讯同行,就是这样的道理。

    当然,陈锡凯很清楚,这些措施实施下去,没有一两年是无法实施的。

    天下战乱已久,如果在这个时候又起刀兵,就算百姓们没有参军,那也免不了人心惶惶。

    “传令下去,让诸将整军备战,适应新的通讯手段,两年之后,出兵北方,先拿下西伯利亚再说”

    公元190年秋末,锡高祖颁布秘密指令,让二十四将都紧张起啦,开始投如军事训练之中。

    虽然他们不知道西伯利亚在何处,然而从陈锡凯的口中,他们听出了战争的味道。

    安排好整军备战,陈锡凯又加大了对锡朝道路覆盖率的投入,对粮食产量提升的投入,对rou食产量提升的投入,对蔬菜产量提升的投入和对城市、基础设施、教育、民生方面的投入。

    短时间内,这些方面的投入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时间一长,那绝对能对锡朝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安排好这一切后,陈锡凯没有在去做其他大动作,而是安心的当好自己这个皇帝治理天下。

    其实也就是每天处理处理文件,去到民间体察民情,再喝点小酒,一天就过掉了。

    并且大部分文件都是诸葛亮这帮文臣在帮忙处理,等到了陈锡凯手头上,压根儿没多少。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锡朝的国力在快速的膨胀,国库逐渐充盈起来。

    190年到195年的这五年间,可以说是锡朝发展最快的五年,道路覆盖率从0%到120%

    各地基建拉满,商业越来越发达,农业越来越旺盛,初步的工业开始出现。

    “这……这,你们居然搞出了前装枪??哈哈哈哈!真不愧是我大锡的匠人啊!朕以你们为荣!”

    195年夏季,看着自己手上的前装式火枪,还有一旁带有两个木头轮子的十六世纪式火炮,陈锡凯惊喜万分。

    本来他以为锡朝的匠人们能把突火枪还有最原始的大炮搞出来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他们居然给了自己如此之大的意外之喜。

    “陛下,此火枪之结构非常简单,按照陛下构思,吾等只需完善细节即可造出”带头的匠人谦虚的说到。

    “干得好,去诸葛丞相那里领赏吧,朕今夜要大摆宴席,以庆祝这无比重大的时刻!”陈锡凯狂喜着离开了科研部。

    随着195年火器被发明出来,锡高祖马不停蹄的加大粮食产量,以促进工业发展。

    公元198年,锡朝的前装式火枪年产量达到八万支,子弹的产量在一亿发左右。

    火炮的年产量达到了2000门,炮弹产量在三万发。

    炸药包的年产量达到了十万,可以由火柴点燃,然后丢出去充当手榴弹。

    这些武器的出现,加速了锡朝军队当中冷兵器的退役速度,大量的冷兵器被移交给锡朝地方治安队。

    当然,骑兵、长枪兵这些重要的冷兵器军种没有退役,毕竟就算是到了排队枪毙时代,在没有自动武器的情况下,骑兵的冲击力还是非常可靠的。

    除了陆军,海军方面锡朝也没有落下,到了198年,锡朝海军大约有300艘“十炮”级战舰,150艘“二十炮”战舰和近一百艘的“三十炮”级战舰。

    这些战舰都属于风帆动力船只,而在船只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式火炮,通常一艘“十炮”级战舰的一侧会安装有五门火炮,

    “二十炮”级战舰一侧安装有十门火炮,但是装有火炮的层数增加到了两层,以此类推,形成了从“十炮”到“三十炮”的战舰标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