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家有老人 (第2/2页)
话就到了。非得要他回来主持公道不可。陈天柱一回来,帮父亲翻箱倒柜也没找到,父亲硬说陈天放偷了他几千块钱。天柱问他爸,钱放哪儿?他爸说就放在这屋柜子里,可放钱的房门、柜子一直锁着,锁又没坏,锁匙一直又没离身。人上了年纪了,记性都很差,刚才放的东西,转眼功夫就不知放哪儿了。八成是父亲钱放在什么地方,不记得了。自从丢了钱之后,老爹逢人就说是大儿子偷了他的钱,刚才找大夫看病,还控诉儿子不是好东西,连他的钱也偷,老大一听,真想揍他,说一天也不愿伺候,要老三接去。老三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告诉老公,你要是把爹接来,咱就离婚。叫meimei伺候,meimei说,叫我伺候行,咱得把话说明白,我也有个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你妹夫和孩子都说这事得整明白,到时咱家把老人伺候走了,什么也没捞到,还弄得里外不是人。若我来伺候,我就不能上班了。没了工作,我得养家,咱爸退休工资得给我,另外,以后咱爸的安葬费怎么算,这些都得一件件给闹明白。 兄弟姐妹几个都不愿伺候老爹,打算送他爹到敬老院。阿旺了解情况后,开始做陈天放兄弟姐妹几个人的思想工作,带他们到敬老院,查看敬老院生老病死记录,很多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来十天半个月差不多就去世了。来这里的老人少数是有儿有女的,老人来这里之后,为什么会这样?我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子女把他们送敬老院,老人伤心透顶,寒心,为了儿女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落到了这个下场,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人老了,身边没个子女,连说话唠嗑的人都没有,他们感到更孤独更寂寞,还不如早点死了的好。一些老人,到了敬老院后没多久,又被子女接回了家。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们做晚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家有老人是个宝!我从小就是个孤儿,很羡慕各位爷爷奶奶还有爸妈在,或有爸或妈在,家还在……,说着说着,阿旺哭了。 陈天放兄弟姐妹几个听了阿旺的话,从这以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管父亲讲什么做了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兄弟姐妹每天轮流来看望,父亲仍然像往常一样爱唠嗑,爱管闲事,爱发牢sao,阿旺有时间也来串门。
《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就是说,孝顺是指不违背父母的意义,只要开心有何不可。简单来说,就是以老人意愿为中心,只要老人高兴,什么都顺着!养老方式因人而异,并非千般一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养老是个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如何看待养老?说起老人,陈教授就后悔,两泪行行。说不是因为他,他父亲还可多活几年。原来,他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成家立业。父亲八十来岁,每次回家,乡亲们都风言风语,说他不孝顺,有房有车有钱了,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还狠心让他爸呆在农村,早该接到城里享清福。早些年,他就要接他父亲到城里住,可老人说到城里生活就像坐牢似的关在笼子里,大家住楼房,连对门住着谁都不知道,像防贼似的,随手关门严严实实的。儿孙们有自己的事业,天天要上班,不可能呆在家里陪着,所以连说话唠嗑的人都没有,成天闷闷不乐。不像乡下,没事时串串门,唠唠嗑,东家长西家短,一起晒晒太阳,有时还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干了一辈子活,突然停下来不干,不习惯,闲不下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干活也是一种锻练,人就像一部机器一样,放久了不用就会生锈,想用也不了! 父亲每次来住不了一星期就吵闹着要回家,并非我们对老人不好。去年,自己受不了乡亲们闲言碎语,把父亲接来住后,每当老人要回去时,不让回。没过多久,老人闷闷不乐而离开了人世。 陈教授告诉儿孙们,他老后悔了。当初我没有听我父亲的话,只考虑自己的脸面,没考虑我父亲的感受。中国有句古话:“我养你小,你养我老!”,人老了,儿孙们要涉身处地多为老人想想,要依老人的性子来,只要老人高兴,怎样都行!老人的情感相比年青人、中年人更脆弱,他们更需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成就感。只有这样,他们心情才会愉悦,才会健康长寿!现代人,最喜欢研究风水,请人看风水,其实,家有老人就是风水。如何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就是家里最好的风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