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你怎么教的?教教我好不好? (第2/2页)
> 徐鹤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事情还没发生,也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聊完了学生的学业,李知节又问起了自家儿子的情况。 李思夔小朋友的情况,这半年以来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人黑了、瘦了,但身体因为锻炼结实多了。 眉宇间也没了官二代的傲气,天天跟张三让一起耍,让他不知不觉间丢掉了那种老气横秋的味道,整个人天真烂漫多了。 学问上更是了不得。 他跟着徐鹤读书,如今四书已经通读,正在研究注疏。 徐鹤甚至还嫌这个进度太快,他觉得小朋友就是要锻炼阅读能力,不要过早接触枯燥的经义。 所以经常拿些【闲书】给他看。 比如最近被李思夔每日里催更的【西游记】,徐鹤都已经抄到人间恐怖狮驼岭了,把人家小朋友馋的,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催更,搞得徐鹤疲于应付。 这时,他从袖中又拿出一叠纸递给李知节道:“老师,这是师弟这阵子做得文章,我没让他多些,只是试了试水,您看看如何!” 李知节听到自家儿子竟然开始制艺,顿时大吃一惊接过徐鹤手里的卷子。 翻开第一张,只见页眉徐鹤一手熟悉的馆阁体在上面写道:“致远恐泥!”
这道题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以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想要作文,首先要搞懂题目的意思。小道者,异端也;泥者,不通也,这句话是勉励人要学大道正典。 小道为异端邪说,百家之语也。虽然是小道,但小道也有道理,但时间长了,则恐泥难不通,所以君子不学小道。 再看李思夔的文章。 道有是非之辩,学者有去取之择焉。 盖是在所取,非之所取。 小道之在天下,似是而非者也,学者何取焉? 故子夏曰,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看到这时,李知节惊讶地抬头看向徐鹤道:“这,这是思夔所写?” 徐鹤笑道:“正是师弟自己所制!” 李知节又重新读了一遍文章。 破题开宗明义,直接说大道小道有区别,学习要懂得取舍。 可以说这破题虽然简单,但每个字都说到了点子上,从此观之,自家儿子对论语这一篇可以说掌握得非常完美了。 然后说对的要学,不对的要摒弃,小道对于天下之人来说,那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实是错的。 进一步点题。 接着,李思夔说,子夏说过,小道学的时间长了,恐怕会狗屁不通,所以君子不能选小道! 再次用子夏的口吻点题。 三连点,完美! 这才半年啊,自家儿子以前虽然聪明,但他从没教过儿子八股文章。 这才半年啊! 别看这文章简单,但拿去考个秀才都绰绰有余了! 不是,徐鹤,你是怎么教的?教教我好不好? 李知节心中呐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