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座师和门生 (第2/2页)
。 官职有升转,只有凭考试得来的出身,则相随终身,不会移易。 进士一词,源远流长。 《礼记·王制》中记载:“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不过那个时候的进士是指可以进授爵禄之人。 到了隋唐开科举,开始有了进士科。 唐制,应举者谓之举进士,试毕放榜合格者曰成进士,凡试于礼部,皆谓之进士。 唐代从高宗、武后,以至于后来的唐玄宗时期,对进士尤为推崇。 到了大历年间,规定非以词赋登科者,不得进用。 词赋即进士科。 到了宋代也是如此,唐代每年都开进士科,宋代到了至和二年定为隔年一试,到了宋英宗时,才规定三年一试,自此元、魏皆袭次制。 进士又称甲科,这是文人特别是官场的专用语。 比如现在有人问徐鹤,你是乙科出身还是甲科出身,那徐鹤只能说自己是乙科出身,因为乙科是举人,而甲科才是进士。 所以从中又延伸出甲榜和乙榜,因为进士几乎都是从举人走过来了。
这就有了很多人熟悉的“两榜进士”这个词。 当然,也有人说,两榜是指会试与殿试两榜。 这个并不重要。 说到会试,那就要说到座师。 徐鹤考中举人时那个也有座师,顾守元跟他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但顾守元是丁末十子之一,因为谢鲲和李知节的关系,这才跟徐鹤牵绊较深。 放在别处,乙科的座师并不太受重视。 但会试的座师那就不一样了。 士子一旦登科成为进士,则该科的会试主考官为“座师”;称呼同考官为“房师”,同榜进士,互相称呼为“同年”,同年的儿子叫“年侄”;座师、房师之子称之为“世兄。” 座师、房师所取的进士,则为“门生”。 他们称呼门生所取的进士为“门孙”。 门生称老师的老师为“太老师”。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一旦考中了进士,门生和座师的关系牵绊究竟有多深,甚至垂直向下,关乎到三代人! 宋朝时,宰相们援引“门生”进入台谏为官,暗中指使他们借言官“纠察百官之权”攻击政敌。 有些门生指东打东,不惜指鹿为马,为座师卖命,座师获胜,鸡犬升天,座师失利,他们也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本朝党争激烈时,人们常以座师门生的关系来推测认定言官们各自的后台,从而确定自己应该站队哪一边。 徐鹤当时为什么反对徐嵩复出? 就是因为,徐嵩从来没有任过会试主考或者同考官。 他的入阁,跟魏晋的单车刺史没什么区别。 说出来的话,没有门生们响应,那政见很难通过。 相反,出了事,也没门生站出来维护座师,是很容易被人搞下去的。 这也是秦砚为什么最后选择徐嵩入阁,却排挤松江沈家的缘故! 另: 单车刺史,即不加将军号的刺史,为刺史的等级之一。魏晋南朝制度,几庶姓为刺史又没加将军号者称单车刺史。这种刺史名字虽然好听,但实权跟真正的刺史差别很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