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避嫌还需自身硬 (第2/2页)
没有水分? 如果没有,现在你的伯父是大学士,这里面有没有黑幕。 不仅是徐鹤,还有谢良才,你爹可是大九卿之一。 司务的提醒绝非无的放矢。 但人家久在北京衙门里厮混,说话习惯了说一半留一半! 徐鹤等那司务回来后,斟酌了问道:“这位大人,我有一事不明!” 那司务连忙陪笑道:“公子请说。” 徐鹤道:“官宦之家的子弟,比如德夫兄这种,会试时如何避嫌呢?” 此言一出,那司务顿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来。 这位徐公子真是玲珑心,一点就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某人的才学天下皆知,哪管他什么身份,就算中了状元,别人也无话可说!” 徐鹤闻言顿时心中了然。 同样是大明朝的事。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就是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 杨慎从小就是神童,长大后,才高八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来这位中了状元,没有一个人质疑他的首辅老子和他状元位置。
这不就是司务说的案例吗? “不过,名声这种东西,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普通人是不成的!”司务笑道。 “不过下官这些年冷眼旁观,发现有个破局的办法!” 徐鹤也谢良才闻言,顿时喜道:“还请赐教。” 每年开春,翰林院学士与国子监祭酒都会在国子监讲课。 到时,不仅北监的所有监生都会到场。 遇到大比年,在京赴考的举人也会去听课。 谢良才好奇道:“听课?有什么用?” 司务笑道:“虽然是听他二位老大人讲圣人之言。但最后还有个叙论环节。这个环节有点像佛家的辨经!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上坛,随便讲什么,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只要你肚子里有货!” “但人家有疑问的,或者对你说得不认同的,也可以提出质疑。” 谢良才懂了:“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中辩倒那些饱学之士,那再也就没人质疑你的学问了!” 司务哈哈一笑:“没错!” 徐鹤心说,这不就是辩论赛嘛,不,应该说是诸葛亮舌战群儒。 你要牛逼,那就通吃。 你要被人辩倒,那就下不来台。 有难度啊! 但不管如何,这种读书人的盛会,参加是肯定要去参加的,想想还挺有意思! 就算不上去辩论,在下面听听讲座,也获益匪浅。 果然,谢良才也是同样的想法。 啥也不说了,这国子监看来是肯定要去了。 最后司务又说了下考试的流程和考察的【科目】。 这些东西,身为进京赶考的士子,那是肯定要知道的。 几人听得很认真,徐鹤还专门拿出纸笔,记录了下来。 一个会试,司务整整说了大半天。 既然叫了桌酒席,请那司务吃了顿饭,又包了个封子送了出去。 等司务走后,几人也没了说话的兴趣,全都感觉到压力一下子就出现了。 得嘞,埋头读书,等着去国子监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