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首艺完成 (第2/2页)
br> 先在【起二股】中自保: 其于道也又甚大焉,固不必损上以益下,而公私两利,亦有以裕于民也。 徐鹤什么意思呢? 各位大佬,你们看清楚了,现在国家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不需要损害你们的利益去喂饱其他人,国家照样能富裕。 但是要裁汰冗员,裁汰冗费,你们没有意见吧? 什么叫冗员? 官员啊。 能混到会试总裁官和十八房房师这一层级的官员,都已经不可能是冗员了。 那徐鹤说的是什么人呢? 小官员,或者闲散无用的部分。 从这些官员入手,你们没意见对不对? 做事要循序渐进,这时候,大刀阔斧的改革,都不用白莲教和背后的朱家造反,那大魏朝自己就废了。 形势又要求不得不改革。 那就先从小卡拉米下刀把,把他们的官员身份用各种名目裁撤了,然后再用他们的利益去缓解朝廷的压力。 等腾出手来,再进行大的改革。
说实话,徐鹤的这个主意挺馊的,而且很理想化。 但在这种场合,说这么多就够了。 大佬们从这句话里就已经知道,你所关注的点在哪里了。 而他们,也找到了能让自己晚上睡得着的,自欺欺人的理由了。 最后,徐鹤在【结语】中写道: 谓之大道,信乎? 其为谋国经久之计,而非一切权益之术可比也。 然则有国家者,岂必外本内某而后财可聚也哉! 什么意思? 徐鹤告诉列为大佬,我这篇文章说得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策略 这篇文章是大佬本所思考的久远大计,不是权宜之计! 既然这样,那我问列位大佬,难道一定要把外交当成根本大事,却把国家的内部事务放在末位,这样难道才能聚集财富吗? 至此,《生财有大道》已经全部写成,这篇考题用《大学》十章第九节的整节文字为题,那是妥妥的大题了。 这样的题目,破题是有相当难度的。 徐鹤从破题开始就极其精炼,高度概括了题目里的全部中心思想,而且下面的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个破题来写。 起讲部分,文章开始“换口气”。 从这开始,徐鹤就开始用曾参的口吻,站在曾参的立场讲话了。 但他写出来的东西,并不具体到具体cao作,但对于儒生们最喜欢谈论的“义”在文中描述得很具体,也就是不损上,也不损下那一段。 …… 徐鹤将自己的文章通盘复读一遍,修改了一两个有可能犯讳的词后,便毫不犹豫,开始将稿纸上的内容誊抄上正卷上了。 在行文时,他写得飞快。 但到了这会儿,他又开始慢了下来,甚至使用的心力比写文时还要多些。 因为这是会试,万不可有哪怕一丁点疏漏。 出现任何一个错字或者涂改,整篇文章那就彻底废了。 更别奢谈什么将来我让国家《生财有大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