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帝师_第560章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0章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 (第2/2页)

就放,直抒胸臆,实话实说。

    到了魏晋崇尚骈俪,讲究用文采打动人。

    而本朝跟前朝不太一样,试场中的策题,杂举乱七八糟很多事,盈篇累牍,但真正有用的话,其实只有二字、四字。

    不过,策问依题答对,虽然崇尚文采,但也要实话实说,不能用架空排句塞责。

    所谓“判必通律,策必稽古”说得就是这个了。

    徐鹤回忆了一番考试要点,这才打开试卷不慌不忙读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问:我太祖高皇帝,尝命儒臣纂集《存心》、《省躬》二录。凡历代帝王祭祀而有感于灾祥,及汉唐宋以来灾祥之应于臣下者,皆载焉……

    敢问诸士子,不知今日尚有可以益纾宵旰之忧,以为召和之助者乎?有则请敬陈之,将转以献之于上。

    好家伙,这第一题就是送命题。

    大概意思就是张士诚叫人编了两本书,书里说了很多灾祸祥瑞应验在臣下身上的故事。

    那么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事情呢?

    有的话,请写出来,我把交给上面研究研究。

    特么……

    你但凡敢在试策里写:“有大臣秦某不当人子……”

    明天你就出现在三法司公审大会现场了。

    不用问,这题写祥瑞!还要歌颂阁臣。

    歌颂的是谁?

    秦某人必然要提一嘴的,但主要表扬的同志是吴某人啊!

    第二题:

    问:《泰》之九二朋亡与包荒并称,《洪范》五皇极亦以朋yin为戒。

    圣人之为世虑深矣。

    甘陵分部,牛李争权,汉唐覆辙可为永鉴。

    夫何宋人不戒,甘心蹈之?

    ……

    特以前代君臣得失,与凡前贤议论同异,有足为世鉴者,不可不讲也。故愿与诸士子论之。

    这个题,后面很好理解,但第一句需要点文化基础。

    《泰》,是指泰卦爻辞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解释起来就是:包容八荒,徒步涉河,不遗失偏远之地的朋友,不结党营私,这是中正的行为准则。

    九二有四大特点:一、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包括小人;二、有气魄,有刚决果敢的勇气;三、不遗弃远贤;四、不结党营私。远者不弃,亲者不昵,这是理想的治世能臣。

    九二处于大夫之位,所以还必须忠心于盟主,怎么忠心呢?便是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这些都是太平盛世的王朝所必须具备的。

    你看,《泰》之九二,短短四个字。

    若是对《易》不通?或者理解不够彻底。

    那这题目就没办法回答。

    这题也好办。

    《出师表》了解一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只要围绕着这个来写,就不会出问题!

    ……第三题……

    嗯么么么!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