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汲取记忆,两套方案 (第1/2页)
幻世道主慧眼明眸,望穿十方世界第五章汲取记忆,两套方案不过这个插曲,倒是给了徐振云一个机会。 徐振云假装尴尬,默默坐在一旁,其实在完整回顾和吸收“道心棋盘”兑位上小黑人“江承志”的记忆。 今日之事,非同寻常。 当初进入天元神庙礼拜大德之时,徐振云就发现了一个盲点: “鹏程宴”设置在进入天元神庙“授晶大典”之前,所有成功完成“星墟秘境”考核的弟子,皆能参与,好像已经默认是大晋的栋梁之材。 但天元神庙中,却会做出“入世”、“出世”的抉择。 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吃定了占用大晋独有名额参加“星墟秘境”,就与大晋一方缔结了特殊因果,只会选择“入世”之道。 现在看来,这个猜测无疑是正确的。 当时徐振云关注的焦点,是如此一来“出世宗门”是否会面临“生源”太差的问题。 但现在蓦然发现,其实参加“星墟秘境”不止是缔结因果这么简单。 从江承志和赵蝮亭的对话中得知,好像参加过“星墟秘境”的弟子,其中必不可能出现间谍、叛徒一类的人物,至少在九品境中定不可能。 徐振云自己就是星墟秘境主秘境“六合玲珑塔”过来的,又有道心棋盘作为检验,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受到诸如“必须对大晋绝对忠诚”之类的洗脑。 但以赵蝮亭的境界,既然在他眼中这是大晋乃至心元本洲的共识,这就绝对不会错! 回顾第三次“考核”的细节,大晋方面布置之严谨,可以窥见蛛丝马迹。 因为“灵天小界”对于修道者的增幅甚大,所以“演示道术”在这里完成,没有任何问题。 直接真身进入“一等灵天小界”中的人物,就只有赵蝮亭、四位老师、十二位一等嫡传,还有两位负责开启“虚门”的大晋资深修士。 因为旁观九系的顶尖嫡传演示“印”,有类似于“教学相长”的促进作用。 所以,这场考核额外多出了许多“观众”。 但其余千余弟子,都是通过“魂体”状态进入,只具备感知能力。 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其余二、三等弟子所属师承门户不同,散落各地,一齐聚集不便;但也未尝不是一种“预备万一”的应对措施。 遇到“大量重要人物集中进入小界”这一情形,大晋方面已经注意到将并非绝对可靠的人排除——哪怕在大晋的观念中,自己才是在精研“逆相合界法”中领先的一方。 最终依旧酿成了惊天变故,就是因为“通过星墟秘境考核的低阶弟子绝对可靠”这条铁律,在江承志身上被突破了! 徐振云原本猜想,“江承志”身上所附的,大约是大楚仙朝处心积虑谋划已久、自他出生以来就布设好的手段。 通过种种高明的遮掩和布置,伏下无数枚“种子”,直到其中有成为上乘修道者资质的人物出现。 从“一简书”典籍中可知,那些扎根极深、隐约具备突破规则限制的秘法,必须伪作“与生俱来”。 汲取记忆之后,徐振云却甚感惊讶! 事实不是这样。 真相其实看起来极为简单—— 从江承志出生至十七岁,他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晋少年”;当然,此处的普通,是就背景清白而言。 以修道资质而论,他是大晋武阳道首府墨香城中不世出的天才。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自十五岁起就在墨香城“道艺评”中连续获得第一。 六道中的“艺”道,其实和姬小花曾经为徐振云讲解过的“文”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道之考核,不但是看你诗词文章辞藻如何华美,而是看其中“潜通道韵”的能力。 但是在“文”道中这个矛盾还并不十分明显;同样会有许多诗词文章,文字华美的同时具有道韵,兼得两家之美。 在“艺”道中,这个矛盾却更加突出! 书法绘画作品中,道韵充沛者,往往不符合常人审美,也未必吻合书画之道中的技法常理;甚至道韵愈甚,看上去愈发狗屁不通。 对弈也是如此,“艺”道中所评判的最佳着手,往往并不是从胜负角度的“神之一手”;而是最吻合双方心境、最能引动涟漪、激发道心的一手。 但江承志却是个例外,其所作书画,往往契合凡人审美的同时兼合道韵,两全其美。 弈道中也是如此,潜通道韵的同时,他本身棋力也是绝高。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其实江承志世俗家庭是富商出身,颇有家资,自幼生活优渥;但他却一贯衣着朴素,不显山露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