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快去请姚先生! (第2/2页)
聊片刻。 朱樉三人动身离开。 目送三人骑马消失在视线内,徐妙云转头,看着朱棣,含笑询问:“二哥、三哥脸上的伤,不是你打的对吧?” 提及此事,朱棣就不由气笑:“这就是两个脸皮极厚的无耻之徒!他两互殴……” 徐妙云听闻事情经过后,也不由笑了。 笑过后,拧眉道:“我总感觉,三哥好像也有心事。” “谁还没点不能和外人说的秘密呢。”朱棣笑着握住徐妙云的手,往回走。 他也有。 比如,他是穿越者。 …… 当天临近傍晚。 朱棡带着一份建言折入宫。 御书房。 “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朱元璋随口说了句,才放下笔抬头,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冷笑询问:“听说你们今天去了土桥村?” “是!” 朱棡知道,他们这么大动静,不可能瞒的过朱元璋,承认的十分干脆利索。 哼! 朱元璋微微冷哼,询问:“入宫有什么事?” 朱棡靠近御案,拿出折子,放在御案上,低着头道:“儿臣在卫所历练,发现了一些卫所弊病,写了个建言折。” 噢? 朱元璋诧异轻噢一声,拿起折子,看了看折子,又看向朱棡。 “你二哥回来当天,就把折子送来了,你一直没动静,咱还以为,你没看出这道没有点明的考题。” “不错!”朱元璋满意点头,开心道:“你们都不错!是咱儿子!” 说着,朱元璋打开折子,认真仔细看了起来。 朱棡悄悄抬头观察…… 随着深入查阅,朱元璋脸色渐渐郑重,眼中时不时闪过惊讶之色。 反复看了好几遍,视线才从折子上移开,有些不相信,问道:“折子里的想法,真是你想出来的?” 朱棡下意识想说实话。
可想到朱棣不愿掺和朝堂事务的态度,而他也发誓不对任何人透露,话到嘴边,改口道:“是儿臣想出来的。” “没请教你二哥?” 朱棡满脑门雾水抬头…… 朱元璋从朱棡的细微表情,得到了答案,于是说道:“你的建言中,有些地方和你二哥的相似。” “就比如,增补大明律,用律法的形式,规定军户农田禁止买卖交易这一条。” 稍微解释一句,朱元璋指着折子中一段文字:“你认为,朝廷必须要下决心消灭卫所世袭制。” “是!” 朱棡点头,侃侃而谈说道:“不过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直接下一道命令,就把世袭制取消。” “毕竟这世袭制是父皇定下的,朝令夕改,损害皇权公信。” “儿臣建议,用类似科举考试的法子,每隔三年,对卫所世袭武官进行武考。” “考血勇,考谋略。” “设置一个淘汰份额,把最差的那些淘汰掉,取消他们的世袭制!” “提拔军中那些有能力的取代,这部分新人,不再延续世袭制,改为任命制。” “任命制武官,每隔几年同样要参加武考。” …… “总之,太差的直接踢出大明军队,还能挽救的,送他们去边塞重新找回勇武!” 朱元璋点点头,看了眼朱棡。 这办法很阴险。 不是一次性废除世袭制,用武考淘汰的方式,不断淘汰,就是钝刀子割rou。 现在世袭制下的既得利者,就算抵触武考,但抵触力度不会太过尖锐激烈。 形成制度,坚持三十年,差不多就可以通过末尾淘汰制,把世袭武官淘汰干净! 能留下来的,那就是保持勇武的世袭武官家族。 有能力的,留下来也没什么。 “你继续说。”朱元璋鼓励道。 朱棡略作沉吟,继续说道:“用武考方式淘汰世袭武官,缓减他们的抵触力度。” “但还不保险,毕竟跟随父皇打天下这批人,都是娇兵悍将。” “武考之前,要先稳住军户,确保武官无法鼓动军户,发起叛乱。” “办法就是你折子中提到的军户互助社?”朱元璋反问。 “是。” “军户之所以被武官利用权力要挟压榨,就是单个的军户,太弱小了。” “在卫所中,准许军户成立互助社,准许军户自己选出军户代表……” “军户互助社的女人,可以集中起来,种棉花、织布,军户互助社织的布,咱们大明军队优先购买。” “甚至,朝廷还可以对军户互助社,统销底价的食盐。” “用利益的方式,安抚军户,让军户团结起来。” “这样,军户就不会跟着卫所武官造反,军户团结起来,卫所武官的权力,也能受到制约。” …… 等朱棡说完,朱元璋反问:“团结起来的军户互助社,会不会成为朝廷的隐患?” “不会!” 朱棡笑道:“互助社因利益而形成,收购棉布、低价食盐,都控制在朝廷手中,抽走利益,互助社便自然解散,用利益就可以牢牢控制住他们!” 朱元璋点点头,没说什么,把朱樉的折子拿出来递给朱棡:“这是你二哥的折子,你拿回去看看。” “看后,再写一份建言折。” “是!” …… 等朱棡离开后,朱元璋吩咐小太监:“把晋王的折子,送到秦王府,让秦王看后,也重新拟一份建言折。” …… 秦王府。 朱樉送走小太监后,嘀咕道:“真不知道老头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接着吩咐人:“去请姚先生来书房!”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