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朱棣分化瓦解,朱元璋爽朗大笑 (第2/3页)
> 南门。 五辆大板车,从城门穿过,驶入城内。 已经十分接近宵禁。 街面上基本没什么人。 就连店铺也已经关门。 可孩子们还是被金陵的宏伟震惊了。 “阿毛叔,这就是金陵城?这么多大房子?”采绿好看的大眼睛,盯着两边房舍,应接不暇。 师傅、师娘带他们去过江宁。 原以为,江宁就是最繁华的城池,可金陵似乎更加繁华。 毛老六笑道:“靠近城门的房舍还不算最大的,越往里面,房舍越大……现在快宵禁了,街面没人,白天,街面人流如织,络绎不绝,那才繁华呢,等接下来,有空闲,你们师傅、师娘肯定会带你们出来玩的……” …… 贡院门口。 朱棣、徐妙云抱着两个小家伙,等着孩子们。 孩子们还没到,倒是等来一群不速之客。 胡惟庸带着百官,浩浩荡荡走来,抵近后,含笑抱拳,“朱秀才,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来报备?” 徐妙云微不可察皱眉,看向朱棣…… 百官哪里是来报备不法,这样子,更像是耀武扬威。 朱棣含笑回礼,迅速看了看文武百官,“胡相,我是这样想的,咱们一直都说,文官作用高于武将,我看,不如先从文官开始如何……” 眼下,朝廷正在对西番、吐蕃用兵。 若是督查武将,查出大问题,致使前方军心不稳,乃至战败。 无数人会白白牺牲。 朝廷为战争投入的粮草、军械,战死的抚恤、赏赐,就等于白白浪费。 这都是民脂民膏! 虽然,武勋欺压迫害百姓可能胜于文官。 虽然,他的选择,对于被武勋迫害的百姓,很不公平。 如果他今天不是督查官,而是土桥村一个百姓,他也会站在百姓立场。 但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无情也罢,冷血也罢。 权衡利弊。 他现在必须这么做。 “对对对,文官一直说他们最重要,现在他们排最前面最合理!” “朱秀才这样办事才公平。” …… 一群武将短暂错愕后,纷纷开口。 一时间,瞧着朱棣顺眼多了。 胡惟庸耳闻武将们吆喝,深深看了眼朱棣,‘真是投错胎了。’ 朱四郎一句话,就分化了武将和文官。 这番话也必然从朝中武将口中,传到前线。正在领兵作战的将领,恐怕会更加积极表现。 毕竟悬着的剑尚未落下。 多一份功劳,总是好事。 “至于文官,听说御史大夫涂大人检举揭发了胡相。”朱棣在人群中,寻找涂节身影,“御史台肩负朝廷司法,负责监察、纠察、弹劾百官,肃正纲纪。” “我看,首先从御史台开始,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一群文官咬牙瞪视涂节,纷纷开口。 “合适!” “合适!” “太合适了!” …… 这事是由涂节弹劾胡惟庸引发。 涂节为代表的御史台,就该先查! 先给大家打个样,做个示范! 涂节脸都绿了。 李善长含笑走出,抱拳道:“朱秀才这个安排很合理,老朽代御史台同仁表示支持。” 朱四郎分明就是在趁机为朱皇帝,分化朝堂。 六部其他同僚解恨的同时。 殊不知。 御史台众人,对他们落井下石的行为,也心生怨恨。 恐怕此番督查结束后,朝堂上的恩怨会更加复杂。 吱呀、吱呀…… 车轴摩擦的声音传来。 众人这才纷纷循声转身。 胡惟庸、李善长深深看了眼,带着百官站到一旁。 朱棣视线早从百官,转移到由远及近的板车。 好几个月,没见这群皮孩子了。 …… 孩子们远远看到朱棣、徐妙云,本来十分高兴,可看到一群穿紫批红的百官时。 抬起的手缓缓放下。 东旭年纪最大,也最是沉稳,低声询问:“阿毛叔,这些人就是师傅督查的官员吗?” 师傅、师娘给他们上课时,介绍过官员官服颜色。 夏原吉也好奇看向毛骧。 毛老六笑着点头,“对,就是他们,当朝的宰相,就在其中,怕吗?” 杨东旭抿了抿唇,没说话,只是认真坐好。 马车从面前经过。 百官仔细打量…… 朱四郎这群学生,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