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燕王兵法cao典初本!拦路提亲! (第1/3页)
太阳升起。 金陵城瞬间热闹起来。 贡院外。 朱棣、徐妙云为丘福、朱能送行。 临行前,朱棣拿出三本书,递给丘福朱能,“二哥、三哥这是我自己编写的兵书……” 从草原回来后,他就有一种强烈动手总结的冲动。 许是以前养成的习惯吧。 每次演习、或执行任务回来,总结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起初,他就是总结此番骑兵作战的一些经验教训,写着写着,就越写越大。 就在他为此犹豫,纠结之际,妙云建议他,何不结合读过的各种兵法,把各种感悟、体会都写进去。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虽然只有三四十页吧。 但包含的内容挺多的。 他结合了读过的各种兵法、实战经验、大明兵器现状。 …… 朱能、丘福好奇接过,翻看同时,认真听朱棣阐述。 翻开书的第一页,是纲目:从束伍、举耳目、习手足、试比较、学阵营、cao行营、扎野营、临实战、练胆气、又守哨、终练将…… “前半部分,是这回带着兄弟们,观察兄弟们作息、临战的一些内容,后半部分,则是一些领兵、练兵、作战的想法……” …… “大辽河卫火器配置不多,但我预感,未来,咱们大明军中,火器配置一定会增加,火器与传统冷兵器如何结合,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我在里面提了一些想法,你们可以试着让将士们cao练,临战验证一下,要是不适用就舍弃……” 要是合适就采纳。 毕竟,他对大明军队了解的也不算特别深。 “总之,就是让张老大和你们,试一试,并且总结完善,如果能成的话,就以你们的名义,上奏朝廷。” 明军缺乏一种,统一的步兵、骑兵cao典。 历代兵法大家们,留下的兵书,又多是抽象归纳战争之大道,多推崇启发式教育,使人去迷,使人去悟。 越是牛人,就越不屑于将繁密如叶的‘术’铺陈开来指点。 其实不止兵法大家。 这两年,他看了很多书。 每本书,都是云遮雾绕。 启发式教育没错,启发式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德大贤大才。 但走的太超前了。 且不能只讲道,而不屑于术。 用后世话来说,道就是基础科学,术相当于应用科学。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中平之姿,搞不懂繁复高深的道。 但基本都能掌握术! 运用术! 中原文明崇尚高深的道,有能力的人,都去追求高深的道,写一些云遮雾绕,有关道的智慧。 却不屑于化道为术。 这恐怕也是中原文明,最终落得一个泛泛之谈的原因之一。 他编写的这本简易cao典,就是专注于兵法中的术。 朱能、丘福合上书,相互对视,眼中惊讶一闪而逝。 虽然只看了几页。 但以他们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老四这本书的价值。 普通低级将领,乃至士卒,都能看懂! 军队士卒、低级将领整体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整体战斗力成倍的提升! 当然,里面具体的‘术’是否适用军队,还需要验证。 但老四这个想法,价值很大! 朱能笑着锤了朱棣一拳,“行啊老四,你考秀才真是浪费,什么时候,你领着兄弟们,酣畅淋漓的打一仗。” 朱棣笑笑。 或许还真有机会。 父皇已经决定,未来让大哥做统帅。 发起一次灭元之战。 泰山说过,彼时几乎要集中大明所有的强将。 大概率,他会参加。 “应该会有机会的。”朱棣笑笑,至于这件事,还处于高度保密中,就不说了。 毕竟涉及大哥,有些敏感。 “对了。”朱棣想到了什么,询问:“这次回来,你们有没有去拜见我大哥?” “见了见了,前天回来时,就去过了。”朱能抢先回答。 其实没见。 他们是朝廷的将领,效忠的是皇帝,回来按照流程,去大都督府报备就可以了。 至于太子。 去也行,不去也可以。 他和丘老二都商量好了,鬼老四将来要是想争一争那个位置,就舍命陪君子。 太子的恩情,还是不接受了。 免得往后这糊涂账算不清。 他们对陛下是忠、对老四是义,太子,只要不接触,就无任何牵扯了。 双方寒暄片刻。 丘福、朱能动身启程。 两人骑马走出朱棣视线后,回头看了眼。 哎! 朱能叹了口气,“通过昨天接触陛下,从陛下话中不难听出,在陛下的设想中,太子继承皇位,鬼老四做大明柱石靠山,擎天支柱,也不知,太子能不能容得下鬼老四。” 容得下最好。 容不下…… 丘福平静道:“容不下,咱们就陪鬼老四清君侧。” 他们清君侧,就是忠于陛下。 因为太子容不下老四,就是违背了陛下设想! …… 随后。 小夫妻两就开始带着孩子们,去金陵城玩,以及买了一些学习所需的东西。 午后。 金陵南门。 孩子们作别朱棣、徐妙云后,纷纷上了板车。 八叔笑着说:“四郎,这一路太太平平的,不用麻烦周浪兄弟了。” 朱棣笑道:“八叔,今天你们肯定赶不回村里,让周浪跟着,到了江宁县,他是地头蛇,让他安排你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