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七章:朱元璋为朱棣未来准备! (第3/3页)
ontent2'> 哼! 朱元璋瞥了眼李善长,心中微哼。 “你追随咱这么多年,劳苦功高,到了这个年纪,咱岂能不体恤,倒是刘伯温这些年,躲到青田老家,享了几年福,咱准备让他来接替胡惟庸,担任左相,你说如何?” 李善长惊愕抬头。 百官惊愕。 朱标也满脸诧异。 就连朱棣,都一脸诧异。 刘伯温当宰相? 这是历史上从未发生的事。 百官余光,下意识看向朱棣,谁不知,刘伯温是朱四郎请回来的。 而且,朱四郎还救过刘伯温的命。 皇帝任命刘伯温担任宰相,是否和朱四郎有关系? 朱元璋居高临下,视眼开阔,把众人神色尽收眼底。 不过,注意力更多在关注朱标。 见朱标神色平静,欣慰点头。 启用刘伯温为相。 为老四。 可为老四,最终还是为标儿。 磨刀计划、乡土村社奠基、北征灭元。 说到底都关乎标儿将来,接手一座什么样的江山。 …… 朱元璋视线转移,再次落到李善长身上,“百室?” 李善长闻声,忙抬头,“陛下,臣支持刘大人出任左相一职!” 手指微微蜷曲,他心在滴血啊! 此刻,他就是跳梁小丑! 朱四郎一个被贬的皇子。 刘伯温就是因与其产生联系,逃过一劫也就罢了。 如今还要担任左相? “尔等呢?”朱元璋看向百官。 “老臣支持!”宋濂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刘伯温的才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担任宰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简直就是天大的遗憾。 眼下,朝廷正要推行乡土村社。 刘伯温这样无私公正之人坐镇,最合适不过。 宋濂想着,紧接激动高呼一声:“陛下圣明!” 太突兀。 朱元璋都被吓了一跳。 随即,唇角向两边咧开。 宋濂这个老东西,就是个老学究。 他若非真认为你圣明,绝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拍马屁。 “臣等支持!” “陛下圣明!” …… 太子系回神后,率先支持。 刘伯温做宰相,总好过朱四郎做吧? 其他官员紧随其后,高赞朱元璋圣明。 一方面,皇帝摆明了选定刘伯温,且刘伯温的威望、能力都足够。 一方面,刘伯温总比朱四郎好! 朱元璋很清楚百官心中想些什么。 哼! 腹中微哼道:‘将来,咱肯定会让老四来朝中为相。’ 取消相制,还得老四和他配合。 他也让老四,担任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把这个殊荣留给老四! 不过,在此之前,老四得先去地方为官,历练一番。 大明靠山柱石。 要对大明的民间、官场、军队,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 想到这里,随即说道:“既然尔等都同意,此事便定下来了。” 话罢,给太监使了个眼色。 太监拿出圣旨,“状元郎朱四郎接旨……” 朱棣忙跪拜听宣。 “命状元朱四郎,前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担任县令,于建安县推行乡土村社,准许朱四郎带走全部亲兵,朝廷供养……” 小太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 准许朱棣带上五百兄弟。 还有,准许朱棣带上土桥村孩子们。 准许朱棣,在建安县,先斩后奏。 …… 在百官震惊中,早朝结束。 “朱四郎当个县令,还要带五百亲兵?” “最可笑,陛下还准许朱四郎带上土桥村孩子?这分明就是要把那些孩子,培养成朱四郎死忠!” “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别忘了,朱四郎还有一项权力?” “什么权力?” “御赐金牌!” …… 御书房。 朱棣脑子还稀里糊涂,跟在朱元璋身后走入御书房。 老头子突然对他这么好,有些不适应。 朱元璋落座,见朱棣怔怔出神,没好气笑道:“咱是你爹,对你好点,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话中,满腹苦涩。 洪武九年、十年。 做的太过了。 以至于直到现在,老四对他都有所保留。 “知道爹为何让你去福建建宁府,建安县吗?” 他给老四准备的东西,还不止这些。 这回,他还为老四的未来,做了规划准备…… 就当是弥补洪武九年、十年吧。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