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培养日jianian,匍匐跪拜! (第2/3页)
、沈至等人分坐两侧。 朱棣拿起一份折子,“辉祖,你是闽县地方官,这份述功折,以你的名义报送朝廷,其中,给将士们请功之类,我都帮你写好了,你看看有什么要增补,自己增补……” 徐辉祖笑着起身接过折子,“姐夫要是待在闽县就好了,我就省心很多……” 他可不是说客气话。 说实话。 主政闽县,还是福建数一数二的富裕大县。 百姓十万。 姐夫马上要走了,而他就要以闽县县令身份主政闽县。 心里突然十分紧张。 朱棣含笑瞪了眼,“海盗首领们供述的闽县地方豪强名单,已经给你了,怎么处置,你自己决定,有这份名单,再加此番大胜,你这个县令很稳,只要你不胡搞,推行乡土村社,已经没有阻力了。” 话罢,就不理徐辉祖。 转向俞靖。 俞靖顿时挺胸坐直。 这回,他是真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未来建设大海军也更加有信心了。 没想到,回来提及摒弃水军、水师,更名海军时,殿下直接同意了。 遇到知音了! 朱棣知道这家伙这几天,拼命在他面前卖好。 一个俞靖。 一个沈至。 一个回来后,就暗戳戳跑到他身边,提议要搞大海军。 一个暗戳戳搞大海贸,昨晚,还给他送了一份设想书,恨不得马上就搞。 朱棣笑着瞪视,“你想更名海军我同意,大海军设想也会搞,但你要记住,路是一步步走的,别好高骛远……” 大家都是年轻人。 他最怕这家伙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底子不扎实,搞什么大海军都是花架子。 “先从此战俘虏的海盗以及你们从鸡笼屿俘虏的,仔细甄别,选出合格的,再从海防招募一百人,从闽县地方招募一些,沈至也会从沈家,帮你招募一些他们沈家以前跑海贸的船员,先把这两百多艘战船开动起来,形成战斗力……” …… “期间,去鸡笼屿看看,如果陈祖义放弃鸡笼屿,你们就进驻鸡笼屿,逐步探查东番岛上的居住点、部落,尽可能用友好的手段,说服对方和我们交往。” “记住,是交往,不是统治!” 现在还没到统治的地步。 大家先交朋友。 形成经济往来。 随着他不断扩大在东番影响力,岛上各个居住点越来越依赖他时,统治力慢慢就会形成。 至于征讨使之臣服。 整个岛上人口,也不知有没有四五万。 在他眼里,这已经是他开发东番的人力了。 杀了多可惜。 开海禁后,还得想办法,偷摸摸从沿海往岛上移民。 倒不是瞒着老头子。 只是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 老头子肯定会睁只眼闭只眼的。 就好像建安。 其实好些农村的条件太差了。 还有少部分百姓,在大明立国后,日子经营的不善,早已沦为完全的佃农。 这部分百姓,完全可以举家送往东番嘛。 “等你什么时候收回鸡笼屿,进忠会去鸡笼屿,他管民,你管军。” 创业之初,一些规矩,他会掰扯的明明白白。 如果觉彼此无法共事,大家好聚好散。 军政分离。 往后,建设海军也一样。 他麾下,俞靖可以做海军领袖。 但绝不能像大明水师,完全被巢湖系把持。 等重心转移到鸡笼屿后,他会在鸡笼屿建设一座海军学堂。 所有的将士,都得回炉,往后所有的海军下到士卒,上到将领都得来自海军学堂。 立足大海,海军就是他的根本。 多么重视都不为过。 “是!”俞靖起身,郑重领命。 这些他不在乎。 只要殿下让他建设大海军,让他领导海军征战四海就行。 …… 翌日。 闽县百姓、士绅听说朱棣要走。 早早出现在街道两侧等候。 从府衙门口,一直到东城城门,站满百姓。 “俺今天要和燕王道歉。” “可不,要是燕王出城与倭寇野战,没有阻拦咱们,咱们可能已经被另一伙倭寇洗劫了。” “听说燕王和徐家小公爷这回来咱们福建,是搞什么乡土村社,之前俺有些抵触,虽然现在,俺也不明白,乡土村社到底是什么,不过俺支持。” …… 嘈杂议论声中。 朱棣从府衙走出来。 站在府衙附近的,都是闽县的士绅豪富,见到朱棣出来后,纷纷跪拜行礼,“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位王爷刚来闽县,以及守城过程中,大家的确颇有怨言。 可随着整个战斗结束,大家回想整个过程,不由暗暗擦了把冷汗。 要不是这位,大伙儿恐怕已经沦为倭寇的刀下鱼rou了。 其实,人家燕王和徐小公爷,新官上任,察觉倭寇有侵犯闽县势头。 完全可以找借口,滞留不来闽县的。 到时,就凭人家的身份。 板子也落不在身上。 可这位殿下来了。 还带领闽县军民,打了场大胜仗! 甭管对方对大家态度如何。 这份担当,就值得敬佩。 出城的一路,千岁声就没有停歇。 好不容易出城和谭渊汇合后,朱棣勒马,转向徐辉祖夫妻二人,“行了,就送到这里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