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蓝玉恐惧!沐英迷茫! (第2/3页)
二人。 他都没想到。 蓝玉、沐英竟想到了? 这两人,恐怕是太子爷系统内,最想替太子爷笼络燕王的人! 回神后,忙笑着作揖:“下官乐意之至,下官提议,带上夏时敏夏大人一起去土桥村。” 夏时敏如今在翰林院供职。 陛下十分看好。 而且,夏时敏也是土桥村人。 比他和土桥村乡亲的关系更好。 主要是他担心,蓝玉去土桥村,不受待见。 整个土桥村村民,全都目睹了洪武九年,蓝玉去土桥村找燕王麻烦之事。 “好,你来决定。”沐英从善如流答应。 …… 当天。 夏时敏、方孝孺,就带着蓝玉、沐英前往土桥村。 四人骑马入村。 刚进村子。 蓝玉就惊呆了,“这是土桥村!?”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类似朱四郎家那种木顶红砖房。 朱四郎家的木顶,还是铺稻草。 可他注意到,其他家,房子数不多,但都是红砖瓦顶! 土桥村都已经这么富裕? 沐英看向方孝孺。 自从老四离开土桥村后,朝廷就没人关注土桥村了。 没想到,这几年变化这么大! 方孝孺颇有点自豪笑道:“两位侯爷,现在的土桥村,是我们江宁县第一村,土桥村这几年建成了村办纺织工坊、扩大了鸡鸭猪养殖、联合周围其他几个村子,去县城开设了米铺……” 方孝孺介绍时,都不由感慨。 他以前怎么也想不到。 一个农村,一群农民,有了本钱后,发家致富的能力,竟然这么快。 就像联合周围村子,去县城开设米铺这件事。 起初,杨八叔等人按照燕王以往的设想,土桥村自己去县城开设米铺。 然后就遭到了江宁士绅联合针对。 打价格战。 很快,土桥村粮铺就承受不住了。 毕竟,一个村子的粮食终究是有限的。 就在他要插手,帮帮土桥村时。 杨老八等人竟然自己想出了新招。 联合土桥村周围十几个村子,一起入股县城的土桥村米铺。 十几个村子的所有粮食,江宁士绅就扛不住了。 这时,杨老八带人,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做中间人,出面帮忙说和,两方公平竞争做生意,从此不再搞这种恶性竞争。 就此,这场农民和士绅的商业战争落下帷幕。 事后,他专门找到夏时敏求证,是否是夏时敏出的主意。 夏时敏当时回复,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希直,我做学问自负可以,但做生意,我不如八叔等人!” 事实证明,联合十几个村子,一起搞粮铺,是八叔等人自己想出的注意。 …… “随着土桥村这块招牌,在金陵地界的影响力,以及他们做生意实诚,米铺生意十分不错,周围越来越多村子想入股,杨八叔等人已经决定,把粮铺开到金陵城,两位侯爷,往后贵府吃米面,一定要选我们江宁的,绝对实诚!” 土桥村米面绝对实惠。 他们自己村中碾米、磨面,并且少了中间粮食收购的环节,成本极低。 哪怕价格低。 都比直接卖粮食挣得多。 因为土桥村粮铺缘故。 江宁县城粮价全年较以往,下跌两成! 城中百姓负担更小,日子更宽裕,竟然把这份功劳,归结他身上,称赞他是大明立国以来,江宁最好的县令。 也不知,蒋进忠知道,会不会生气。 说实话,蒋进忠功劳比他大,这份荣誉,应该是蒋进忠的。 沐英、蓝玉瞧着方孝孺都向他们推销土桥村粮铺,不由哭笑不得。 不过,更多是震惊。 这就是朱四郎的乡土村社? 看到土桥村,仿佛就能看到,大明未来,星罗棋布的农村。 当然,其他农村,没经过朱四郎几年时间亲手认真调教,发展不可能这么快。 但十年不够。 二十年? 三十年呢? 夏时敏一路都很少发言。 此刻,看着蓝玉、沐英都被震惊,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他们夫妇,都有些想去燕王身边。 哪怕出海也愿意。 不过,他们知道。 现在留在金陵更好。 金陵风吹草动,他们也能传个消息。 而且,土桥村也需要有人看护着。 殿下出海时。 肯定会带着乡亲们一起走。 …… 咦! 靠近祠堂时,蓝玉不由轻咦一声,嗅了嗅鼻子,“土桥村还酿酒?” 方孝孺也有些狐疑。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众人循着气味,很快来到祠堂东边阔地。 只见,杨八叔等人正在忙碌。 “方大人!时敏!” 乡亲们看到二人,瞬间亲切笑着围上去。 只是,发现后面的蓝玉时,脸上笑容微微凝滞。 方孝孺瞬间了然,忙笑着介绍来意。 八叔等人听闻后,虽然看蓝玉眼神,依旧带有戒备,可脸上笑容更胜了。 大伙儿不信蓝玉。 但信方孝孺、夏时敏。 一个是江宁青天大老爷,一个是他们土桥村人,值得信任。 夏时敏看着冒热气的酿酒蒸馏大锅,关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