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 (第1/4页)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拍了拍摆放在面前的酒坛,余光瞥了眼蓝玉、沐英,“你们去一趟土桥村,还给咱带回一坛酒?” 两人去土桥村,让方孝孺做向导。 还带上夏时敏。 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二人的行为,让他很高兴。 蓝玉当初多么敌视老四,多激进? 其行为,他表面上没说,心里一度恨得咬牙。 老四就算被贬为庶民,扔到土桥村当农民,那也是他朱元璋的儿子。 即便当时他有意让老四当反面典型。 蓝玉的行为也太过了。 只是当时不方便出手。 首先,老四并未受伤,反而蓝玉差点丢了命。 其次,当时他若出手惩处蓝玉,会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并不是真的想惩处老四。 …… 可蓝玉这样一个对老四,最为激进的标儿支持者。 现在都想方设法,想和老四搞好关系。 想替标儿笼络老四。 让他十分激动。 或许,他设想中标儿和老四配合,未必没有成功可能性吧? 只要越来越多人,像蓝玉这样转变…… 朱标站在旁边,见朱元璋夸赞蓝玉,也很欣慰蓝玉的改变,含笑询问:“永昌侯,这酒是土桥村百姓酿的?” “是。”蓝玉点头:“不过,陛下、太子爷绝对想不到,这酒是用什么酿造的。” 蓝玉故意卖关子,引起朱元璋、朱标好奇。 微微挑眉,看着蓝玉。 “玉米秸秆!” 朱元璋、朱标惊讶之色一闪而逝,朱元璋好奇询问:“给咱说说。” 玉米秸秆? 这不是喂牲口、烧火、堆肥的原料嘛? 怎么还能酿酒? 他可是当过农民的,就从未听说过,庄稼秸秆还能酿酒。 蓝玉、沐英,你一言我一语,当即把土桥村所见所闻讲述给朱元璋。 朱元璋、朱标越听越惊讶。 自从老四离开土桥村这几年,大家就再也没有关注过土桥村。 毕竟,这么多家国大事,谁有精力会在意一个小小村庄。 众人以前关注土桥村。 其实是关注,有朱四郎的土桥村。 “这才两三年时间吧?土桥村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红砖瓦房?”朱标惊讶看着蓝玉。 很是自责。 他失职了。 方孝孺就是他的人。 还是江宁县令。 并且经常和土桥村村民打交道。 这些方孝孺肯定知道。 只是,他不关注,方孝孺肯定也不敢用这种琐碎小事打搅他。 蓝玉二人认真点头。 朱元璋吩咐宫女:“去,取几个杯子来。” 他要尝尝玉米秸秆酿制的酒。 片刻后。 朱元璋、朱标各端着一杯酒仔细打量,酒液清澈,酒花渐渐消散,浓郁酒香扑面而来。 应该和高粱酿造的酒差不多。 与米酒不同。 北方这种高纯度烈酒在民间已经很普及了,南方还更多喜欢喝米酒。 军中对烈酒的需求量也很高。 犒赏将士们。 亦或是战后治疗。 可以说,土桥村这项发现价值很大。 随着玉米种植普及,玉米秸秆肯定不少,玉米秸秆酿造的酒普及,一定程度,可以节省很多粮食。 粮食没有拿去酿酒。 市面上流通量就增加,更多城内人口,就能买到更低价的粮食。 …… 父子二人想着心事,小抿一口,品尝。 “不错!”朱元璋说着,十分高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笑道:“土桥村给咱们大明朝,立了大功,当为乡土村社第一村!” 话中,转头看向朱标,“标儿,下去后,你亲自写一副字,制成牌匾,派人给土桥村送去……” 沐英旁观着。 若有所思。 陛下金口玉言,封土桥村乡土村社第一村。 并不奇怪。 土桥村也当得起。 可为何陛下不亲自题字? 反而让太子来做这件事呢? 他猜到了一种可能。 陛下不想百年之后,后来的皇帝,出于各种不能明说的心思,抹掉老四与土桥村这段历史。 太子亲自题字。 就是太子和土桥村绑在了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