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贞义士,被我朱棣残忍迫害! (第2/4页)
镇成军过程中,所有人经过层层考核、淘汰,公平竞争各个位置。 他是一路闯过来的。 当然,十二个营管带,各项综合成绩,他也是最垫底的。 其他营管带、标统、协统都出自燕王五百亲兵以及调往鸡笼屿的三百海防兄弟。 虽然是最垫底的管带,但此刻,他可以挺着胸膛,见父老乡亲。 这份自信底气。 以往没有。 以往肆意妄为,全都靠家里,靠孙家少爷这层身份。 王爷对他,有再造之恩! ‘这还是殿下守城期间,闹事的二世祖?’ 沈仁打量着孙元楚,颇为惊讶。 军中历练人不假。 但他十分肯定,朝廷的军队,一年时间,不可能让一个纨绔,发生这般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改变。 视线微转。 看着站在码头周围,肃然戒备的新军。 东番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 从这里他也能看出,燕王这支新军,采用了一种完全有别于朝廷的军制。 看到这一小队人。 他恨不得现在飞到鸡笼屿,观摩这支,刚刚露出一角的新军。 沈仁看着朱棣一行人,已经开始下船,这才收敛思绪,点头肃然道:“好,码头护卫事宜,全权交由孙管带!” 孙元楚再次捶胸行礼后,快步离开。 叶茂目视孙元楚离开,收回视线,看向沈仁、徐辉祖,笑道:“我们去迎接王爷吧。” 众人含笑点头,然后跟着叶茂、沈仁迎上去。 …… “拜见王爷!” 双方相遇后,叶茂等人忙行礼。 朱棣笑着摆了摆手,“你们的阵仗弄得有些大了。” 锦衣还乡,他并不抵触。 只是不喜欢,为了迎接他,刻意搞这么大阵仗,或许被喊来迎接的百姓,心里还会骂他。 沈仁、叶茂对视,顿时笑了,忙解释:“殿下,这可不是我们弄得,都是听闻殿下回来,自发来迎接殿下。” 这位殿下,或许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但显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事产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别的群体不敢说。 至少,福建百姓,现在很担心燕王突然离开福建。 尤其这一年没有回福建。 民间有关这方面担忧十分多。 百姓只是没话语权,又不傻,福建的变化,是燕王来后发生的。 同时也担心,随着燕王离开,这些让大伙儿日子慢慢发生喜人的变化,突然戛然而止。 甚至已有成果都无法保证。 再回到以前。 沈仁暗暗观察朱棣,颇为感慨。 他十分笃定。 福建在这位影响下,再发展几年。 如果有朝一日,中枢容不下这位留下的规矩,福建百姓极有可能打出‘驱逐朝廷,迎接燕王’的旗号。 甚至,部分士绅都会参与。 雇工身股制改造,虽然让渡了部分利益。 可经过两年发展,以前为了和大燕商行做生意,被迫自行改造的士绅、商贾。 现在都开始认真琢磨、反思这个问题。 这就意味着,这个群体,从内心,开始慢慢认同雇工身股制了。 …… 朱棣微微愣怔。 实在是来的百姓太多了。 根本不像是闵安镇一镇之民。 在他认知中,百姓即便喜欢凑热闹,但每日要为生计奔波忙碌。 不可能有这么多百姓,为了凑热闹,不顾生计。 最大可能,就是官府动用公权力量,迫使百姓如此。 没想到,并不是! 他得承认,此刻心中十分愉悦高兴。 倒不是因为自身影响力变大。 他都准备离开。 中原百姓就是骂他,他也不在乎。 愉悦是因,百姓对他施政的响应支持。 这证明,他做的没错。 其实,对于利用经济方式,宏观引导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他没信心。 毕竟,两世为人,他最擅长的还是当兵打仗。 文治方面,完全就是个新手。 …… 众人在码头寒暄片刻,一起往前面走去。 徐辉祖凑近朱棣身边,迫不及待低语询问:“姐夫,你没有新军军服?” 沈仁、柳升等福建将领,瞬间竖起耳朵。 徐辉祖想看朱棣的军服,以及朱棣穿军服的模样,他们也好奇。 朱棣含笑侧头,“有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