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 (第1/3页)
“下官锦衣卫千户,求见燕王!” 纪纲恭敬站在书房外,眼神余光悄悄窥探内里。 ‘沈仁完全倒向朱四郎了!’ 见到沈仁坐在里面,心中只是略微有点惊讶,来福建、江浙秘密活动快一年,关于沈仁等福建军政官员的态度变化,他还是比较清楚。 甚至,他都已经把锦衣卫线人,安插到了沈仁身边。 若没有这种高效办事的能力。 他也不可能短短时间,被蒋瓛提拔为锦衣卫千户。 …… 书房内许久没有回应。 纪纲顾不上想其他,心头渐渐沉重。 审视的视线落在身上,让他有些喘不上气来。 “进来。” 直到屋内平淡声响起时,压力才骤然消失。 呼! 纪纲暗暗吐了口气,更加小心谨慎了,进入书房,来到书桌前,郑重行礼“下官纪纲,拜见燕王。” 朱棣审视着此人。 这个人为何出现在这里? 与锦衣卫百户去梅花瓶收买吕珍有没有关系? 吕珍向他汇报,神秘锦衣卫百户,自从出现了一次,这一年多,再未现身。 仿佛把吕珍给忘记了。 但他知道,幕后之人不是忘记吕珍。 吕珍在幕后之人手中,是一条长线,只有在最要命的时候,才会突然启用这颗棋子。 有这种耐心,布置这种棋局的幕后之人。 他不敢、不想、不愿深究。 至于纪纲,都升任千户了,却突然出现在福建。 他能猜出很多中可能。 比如,在福建建立更为完善的锦衣卫系统。 全方位,全面观察福建风吹草动。 …… 罢了,左右他也没想做什么,这些人想做什么就做吧。 朱棣收敛思绪,语气平缓询问:“纪千户来见我,有什么事?” 纪纲感觉压力突然消失,瞬间有种如沐春风感,暗暗苦笑。 说实话,他不想靠近这位。 为了观察朱四郎的海军、新军,他也乔装打扮去了闵安镇码头。 吴海就那么被杀。 仿佛捏死一只臭虫。 “禀王爷,下官是来通知王爷,观摩团已经从金陵出发……” 宋濂、沐英、蓝玉、俞同渊、方孝孺…… 沈仁听闻纪纲报出的一大堆名字,惊的微微张嘴。 观摩团的规模,也太大了吧? 余光看向朱棣。 朱棣也略微震惊,‘没想到,老头子弄出这么庞大的观摩团。’ 腹语同时,点头道:“我知道了。” 原本打算,处理完福建的事情后,就尽快折返鸡笼屿,如今看来只能停留在福建,等观摩团抵达,然后一起去鸡笼屿。 从观摩团离开金陵的时间算。 去鸡笼屿大概是年节前后吧。 就招待观摩团在鸡笼屿过年吧。 很快,朱棣就有了观摩团抵达后的大概安排。 起身,来到沈仁身边,拿起火铳,转移话题询问:“春节后,我让辉祖交由锦衣卫,将这种长管身新式火铳送回朝,你知不知晓此事?” 纪纲暗暗苦笑。 他已经猜到,朱四郎想问什么。 他当然知道了。 他在金陵时,就专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福建方面锦衣卫信报。 朱四郎送回朝的火铳,他不但亲眼见过,而且还亲自射击试验过。 长管身火铳在百步左右,依旧有很强杀伤力。 除了准头比不上弓箭,可几乎已经和弓箭差不多了。 其实,战场上,两军交锋,并不追求特别苛刻的准头。 就是弓箭兵,战场上,很多时候,也只是瞄准敌人密集的区域,进行攒射罢了。 利用密集的数量,达到大量杀敌的目的。 当然,即便长管身火铳,相交弓箭的弊端也很大。 发射后,重新装填弹丸、火药所需时间太长。 一个善射的弓箭手,射出六箭,火铳手或许才能完成两次射击。 “卑职知道,此事还是卑职亲自处理,禀明指挥使,又由指挥使向陛下汇报……” 朱棣微微皱眉。 纪纲突然变得更加恭从,让人费解。 “既然你亲自处置,那就应该清楚,我送这种长管身火器回朝的目的。” 纪纲硬着头皮点头。 朱棣继续,“我在鸡笼屿的火器工坊都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廉价且效率较高的改进工艺,朝廷匠作监,拥有数万名匠人,这么长时间,对火铳的改进如何了?” 来了! 纪纲早猜到朱棣要问什么,已经想了一套应付说辞,“禀王爷,朝廷认为这种长管身火铳,还有很大弊端,所以决定在王爷长管身火铳基础上,继续摸索研究,希望能制作出一种,彻底取代弓箭的火铳,匠作监的大人们认为,用现在这种长管身火铳,代替朝廷现在用的铸铁短管身火铳,耗资巨大,提升却微乎其微……” 朱棣眉头皱的更紧了。 老头子他们难道就这么短视? 长管身火铳的确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但战场威力也已经十分惊人了。 他是先天条件不足。 否则,陆军第一镇,他就会大量列装火铳。 把刀盾兵的比例,压缩到最小。 说实话,配置了铳剑的长管身火铳,其实基本已经满足,冷兵器作战和热武器作战了。 陆军第一镇,接近一万三千人。 如果配置一万把长管身火铳,在配合少量方便携带的铸铜小炮。 就算面对骑兵集团冲锋。 他都敢直接迎战。 多段排枪 铸铜小炮发射铁砂。 百步距离,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