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 (第3/3页)
2'> 若对方出海倒也罢了。 左右中原百姓不会因他而蒙受苦难。 可未来,谁能说得清呢。 朱棣笑了,感谢道:“多谢张真人指点,我并不介意某些群体,叽叽歪歪说三道四,只要对我要做之事,影响不大,我可以容忍,但若是吴海这样,已经严重威胁到我要做之事,无论他是读书人、还是百姓,亦或是好人,坏人,如果劝说不听,我都会毫不犹豫铲除……” 吴海之流,其实就是大明版公知。 如果只是叽叽歪歪,说几句牢sao话。 他也不在乎。 就像张三丰所言,留着这些人,作为反面典型,反衬他做的事情。 即便部分百姓一时间被蒙蔽。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 百姓幡然悔悟时,反而更珍惜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他曾见过很多年轻的反贼,幡然悔悟后的忠贞。 可吴海,已经严重触及了他施政根本。 对于这类情况,别说吴海本身就是个伪君子。 就算换成宋濂那种无私君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动手。 …… 枭雄! 张三丰看朱棣,含笑侃侃而谈,意志坚定不移的样子,暗叹一声。 他看不透这位明四皇子的未来。 朱棣表明态度后,邀请道:“晚辈想邀请张真人在福建走一走,看一看……” 张三丰之前说出那番黑白、好坏、善恶之论。 他就动了这个念头。 并非向张三丰炫耀他的功绩。 “希望张真人看后,能给晚辈提点意见。” 这位真人,对于道有着很深的理解。 或许,能给他提一些意见。 “老道荣幸之至,若燕王能邀请老道去你的东番看看,老道更高兴!” 朱棣不由被逗笑。 没想到,这张真人还是个惯会顺杆爬的。 随即许诺道:“当然可以,这也是晚辈荣幸,朝廷观摩团已经离开金陵,不久后会抵达,观摩团考察福建后,就会动身前往鸡笼屿,观摩我麾下陆军第一镇新军,到时张真人可与我们一起同行。” 张三丰含笑点头。 他对这位皇子编练的新军也特别好奇。 …… 朱元璋那人他见过。 是位雄主。 但出身缘故,性格比较保守。 如今大明搞乡土村社。 把最优秀的儿子‘放逐’出海。 还派一个观摩团来福考察。 看样子,这些年变化很大。 朱元璋的变化,大明的变化,与这位四皇子密切相关。 以前的大明,他一眼能看到未来。 如今,看不透喽! 真想多活几年,多看看,未来,朱家天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 双方议古论今,又谈了许久,夜很深了。 沈至亲自赶着马车来接人。 张三丰和沈万三才离开。 马车渐渐远离县衙。 沈万三放下帘子,感慨道:“可惜了,这位出生晚了,虽是嫡子,却只是排名第四的嫡子。” 他着实被惊艳到了。 后面,议论古今。 朱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竟然能和张真人对答如流。 举手投足间气度,更是令人莫名惊骇。 可能这位皇子自己都不知,放开了谈,其身上那股气势,多么强烈。 话音落下,好奇看向张三丰:“真人,感觉如何?” 张三丰略作沉吟,张了张嘴,又沉默不语。 许久,才说:“这等人,我评价不了。” 有些人的未来成就,他一眼便可洞察。 不过,这位皇子,他洞察不了。 也无法评价。 沈至在外面赶车,竖耳偷听,听到这里时,不由面露惊讶。 …… 随后时日。 张三丰果然开始在福建到处考察。 甚至还在福建办了一场道会。 十分鼎盛。 无数人慕名而去。 朱棣忙抽不开身。 但还是让徐妙云带着孩子们去旁听。 期间,张三丰也给朱棣提了一些有关乡土村社的意见。 其中关于士绅入股乡土村社,产生的影响最大。 张三丰建议保留。 同时,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阐述其建议保留的原因。 百姓没有经历士绅入股的坏,就无法产生警觉。 张三丰提议,不妨把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保留下来,只要确保不扩散即可。 让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作为对照。 等待士绅贪婪,百姓受到损害时,再出手整治。 更直言,没有坏的、糟糕的前车之鉴,即便写入大明律中,也总有人会修改动摇大明律。 甚至,某一天,百姓受人蛊惑,都可能要求士绅入股。 彼时,朝廷当如何自处? …… 对于张三丰设立对照的提议。 朱棣接到信后,认真考虑,立刻对叶茂做出指示:不准扩散,予以保留,坐等脓疮发作,彻底警示后人! 纷纷扰扰忙碌中。 十一月中旬。 观摩团进入福建境内的消息传来。 …… 而于此同时。 张三丰为朱棣‘效力’的消息,也被纪纲悄悄送回朝中。 因为他知道,张三丰可是皇爷邀请,都邀请不动的大德大贤!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