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朱元璋严惩太子系,万人空巷! (第2/3页)
旁,瞧着方孝孺对徐妙云的恭敬,不由腹诽,‘这还是太子的支持者?’ 徐妙云微微有些诧异,“乡亲们怎么知道的?” 她回来的消息,是进入金陵地界后,锦衣卫才不再压制。 乡亲们怎么可能这么快知晓? 方孝孺笑道:“王妃,土桥村在县城内开设了米铺,不光县城,如今,土桥村联合周围十几个村子,已经把米铺开设到了金陵城以及周围好些个县府,江宁县城的管事之人,听闻消息后,就跑去土桥村汇报消息了……” 徐妙云恍然大悟,又有些惊讶。 村里在江宁开设米铺之事,是很早的事情,她也很早就知道。 刚才忽略了此事。 倒是在金陵开设米铺,她并不知晓。 随即笑着摇头,“我们先回金陵……” 她不想回金陵那个是非之地。 可她的身份,如果回来了,不回金陵城,直接回村里。 指不定又有多少攻讦四郎的声音出现。 “你帮我给乡亲们送个口信,过段时间,我们会回金陵。” 方孝孺点头应下。 对于这个结果,他也早有预料。 徐妙云在江宁短暂休整,继续动身,赶往金陵。 …… “县令,只燕王妃回来,就如此大动静,真不知,燕王回来时,会有多大动静,也就是燕王妃低调,不然,咱们江宁百姓都会万人空巷迎接,这几天,百姓的盛赞声可很高,都想感谢这位王妃。” 方孝孺收回视线,看着身边的县丞。 “你刚来,无法深刻体会,江宁百姓对燕王夫妇的感激,咱们江宁能成为金陵乡土村社典范县,江宁百姓能普遍吃饱饭,都得感恩这对夫妇。” 这个县丞是新调任的。 以前的杨县丞,因为协助他建设成乡土村社。 属于熟悉乡土村社的典范官员。 总算突破了官场桎梏,调任西北一个下县担任县令。 别看只是去一个下县担任县令。 杨县丞这种只有秀才身份的县丞。 如果不是建设乡土村社这种机缘。 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从县丞,以秀才身份,升任县令! 多少进士都排队等着吏部安排官职。 何况是一个秀才。 这位杨县丞也十分感激燕王夫妇! “别说咱们江宁,整个金陵境内的百姓,提及燕王夫妇,说坏话的,那就是没良心!” 燕王妃在江宁还能保持低调。 可到了金陵,就不能了! 他都能猜到,金陵百姓夹道相迎的情景。 身为太子的支持者,此情此景,虽然令人压力很大。 但这是人家夫妇该得的。 …… 临近傍晚。 快宵禁时。 在朱元璋授意下。 燕王妃抵达金陵城的消息,插上翅膀疯传金陵大街小巷。 “燕王妃回来了!” “千真万确的消息!” “据说,太子妃带着皇孙,已经在洪武门等着,亲自迎接燕王妃!” “嘶!咱们迎接也就算了,太子妃怎么都亲自迎接?” “忘了?太孙一直受燕王和燕王妃教导!” “对对对,那是该迎接,太孙学会燕王的本事,将来咱们老百姓有福气了!” “快,咱们去巷口附近等着!” …… 东宫。 侧妃寝宫。 “什么?太子妃亲自去迎接徐妙云?” 吕氏听闻消息惊起,“太子爷呢?” 贴身侍女汇报,“侧妃,太子爷带着咱们皇孙去了皇宫。” “徐妙云何德何能?” 吕氏喃喃自语,满城百姓迎接也就罢了。 太子妃去洪武门等着。 太子爷去宫内! 徐妙云只是燕王妃,只是朱四郎的妻子罢了! 同样震惊羡慕的,还有王美人。 …… 朱紫巷。 “小姐,快点,再晚了,咱们就占不到好位置了。”没有门匾的府宅门口,亭亭玉立的少女催促着。 整个朱紫巷已经灯火通明。 家家户户全都出门,往洪武大道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