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暗夜轰鸣! (第2/4页)
> 明四皇子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说,明四皇子纵横草原凯旋后,明朝骄纵的武将就老实了。 带回传国玉玺,朱皇帝天命所归更是被中原百姓认同。 再后来,就传出,明王朝全面推行明四皇子提出的乡土村社。 民心进一步凝聚。 朱皇帝的皇权更加稳固。 若无明四皇子的巨大贡献,他可以十分肯定,以他降明后,对大明局势观察。 朱皇帝和武勋之间的关系。 断然不可能如此稳固! “明四皇子,你们大明的君臣,可曾全盘梳理过,你对大明局势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童失笑摇头。 恐怕没有吧? 若有,大明内部,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容不下明四皇子。 他可听说,大明很多人都特别恨明四皇子。 …… 临近子时。 一辆辆马车,靠近距城五里左右。 每一个将士深陷的眼眶内,一对明亮坚毅的眼睛,盯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头。 余光,则全都崇拜、激动,暗暗看着前方,伫立马背的背影。 朱棣拧眉盯着灯火通明的城头。 守军有些多啊! 而且城墙也十分高大。 哪怕在五里之外。 都能借着城头火光,感受到这座塞上第一城的雄伟。 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定都大都前。 这里就是整个天下的政治、经济中心。 每逢皇权更迭的忽里台大会,就在这里召开。 元朝无与伦比庞大疆域内,无数的部落首领,在忽里台大会召开时,都会齐聚这里。 各种肤色的贵族人种,都以能参加忽里台大会为荣。 蒙古人统治下的所有教派,这一天,都要派出重要人物,前来恭贺新的草原共主登基。 他想要父皇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就是希望。 有一天。 大哥在大明召开,属于他们大明的‘忽里台大会’时,重现这般境况。 蒙古人不善经营和统治。 他们的统治,即便是元朝统治整个中原时期。 其实本质上,还是草原那一套。 除了收税。 对地方的管理根本没有一套严谨有序的逻辑。 所以,蒙古人的忽里台大会,还不够隆重,还不够让天地日月,黯然失色。 若是大明拥有蒙古人那般庞大的疆域。 大明召开的‘忽里台大会’,那一定时亘古未有的空前盛况! 大明的君主。 大哥! 将会是天下间,最为耀眼的。 大明! 中原! 也将是整个天下,真正的中心! 如今已经洪武十七年了。 大明内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继续推进乡土村社、父皇还要更改相制。 也不知,会废相,还是听取他的建议,增相,扩充为内阁。 …… 总之,父皇还有很多未办完的事情。 也不知,父皇能不能等到,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大哥登基后,会不会改削藩为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这一切,他都无法去掌控,充其量只能建议罢了。 往后,就是建议,有多少人听,能执行到位多少,恐怕也是个未知数。 …… 朱棣摇了摇头,收起心中遗憾。 开始认真打量远处城防。 距离太远,看不清晰。 但火光映照中,还是能看到,城头人影绰绰。 纳哈出的步军提前撤入和林城内,并不奇怪。 …… 众人一边观察城头,一边余光紧盯朱棣。 等着朱棣下达指示。 “不好打啊!” 某刻,朱棣沉凝声响起,众人纷纷转头看去。 朱棣收回视线,看向谭渊,“让兄弟们全都下马车休息,在等等……” 眼下,整个城头灯火通明。 他们只要再靠近,就会被元军第一时间发觉。 不如等到四更天时。 人最是疲倦时,再行动。 很快,兄弟们细微的呼噜声响起。 朱棣翻身下马,揉了揉脸,让脑子清醒些。 “王爷,伱也休息会儿吧?”谭渊提醒道。 王爷比他们任何人都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