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三章:燕藩对大明露獠牙! (第1/6页)
朱雄英垂在两侧的手指微微蜷曲,抿唇不语…… 朱标好一会儿等不到回答,停下手中批示的动作,抬头,看着雄英满脸坚定的神色,笑笑:“你有这种类似你四叔,认定一件事情,坚定执着的性格,父亲很高兴,但这种坚定执着,不是对任何事情,都要如此的。” “你喜欢采绿,父亲并不反对,等伱束冠后,完全可以把她封为你的侧妃……” “你的正妃,应该是一个能给你带来巨大帮助的,采绿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她的家庭给不了你任何帮助。来自你四叔的帮助?你身为你四叔半个孩子,你自己就能得到你四叔的帮助,将来,土桥村留给她的那个雇工身股制商行吗?” “这个商行,不但不会成为你的帮力,反而还会成为你的拖累,采绿控制着一个影响力极大的雇工身股制商行,又是太孙妃,会给天下释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 他虽然很宠幸美人。 但他绝不会因为宠幸美人,而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成年人做事,不凭喜好,都是权衡利弊。 “相反,等将来,若是你的太孙妃是一个反对雇工身股制保守派领袖之女,而你的侧妃是一个革新派代表性人物,就比如采绿,如此,无论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都不会把矛头直接对准你,他们都会想着,在你面前极力表现,以求把对方击倒,如此,你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了。” …… 对未来局势的发展,他已经有些预感了。 大明境内,势必出现两个派别。 支持老四那套理念的革新派和保守派。 别看现在反对这套理念的势力十分庞大。 可老四终究已经把种子种下了。 并且已经发芽。 百姓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支持这套理念。 福建就更不用说了。 那里已经是大明革新派、新气象的阵地了! 锦衣卫汇报的消息,他一直都有关注。 福建各地纷纷成立,以地方命名,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学社。 这背后,是追随老四的商贾豪强在出钱资助。 福建的年轻读书人,要是不谈论几句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都会被同窗嘲笑土鳖! 一些有大毅力、有志、且学富五车的年轻读书人,还真在激烈讨论碰撞中,提出一些,即便他看后,都感惊讶的观点。 就比如,福建如今在激烈讨论,历朝历代的税法问题。 历朝历代的税法,其实主要是依托农业的税法。 什么田亩税、人丁税都是如此。 至于商税,则是历朝历代税法的补充。 福建各地的学社,就在探讨,为何历朝历代都重农抑商。 都以农业税为财税主体。 最终,得出一个十分有别于历朝历代史书总结的结论。 商人的流动性较大、商业货品的流动性较大,商人很容易和官权形成权钱交易。 种种原因,导致商税的收取难度十分困难。 所以,无法将商税定为政权税收主体。 彻底从税法主体角度,否定了,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因为放开商贸,人人从事商业,无人耕种,最终导致没有粮食产出这个结论! 福建学社,从税法主体角度,解释重农抑商。对儒家几千年形成的重农抑商结论,几乎是颠覆性的! 这种讨论,如今还只局限于福建一地。 但可以想象,随着福建读书人考中科举,走出福建,进入朝堂后。 必然会把这种颠覆性思想带进来。 除此之外。 福建学社还在讨论,为何历朝历代的人口巅峰达到五六千万时,就再也增长不动,会面临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的情况。 现在形成了两种主流观点。 一、农作物的产出,无法支撑人口增加。 这个观点很快就被第二种观点的支持者进行了有力反驳。 一群务实的读书人,走访调查,以及结合从福建各地府衙搞出来的人丁统计,得出一个结论:随着玉米在福建普及,以及乡土村社全面建成,福建粮食产量几乎翻倍。 可这几年,福建人口的增加十分微弱,只较以往,增加了一成! 最终得出结论,百姓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不少。 但生儿育女,多子多福的冲动却十分微弱。 经过这群务实读书人走访百姓发现,百姓主要害怕孩子多了,伴随而来,人丁税的增加,会导致目前稍微宽裕的生活,再回到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困境。 最终,形成了福建部分学社的第二种观点:人口难以持续增加,主要是历朝历代的人丁税导致! 现如今,两派在福建就此争论不休。 据锦衣卫信报。 福建各地学社,都眼巴巴盼着老四回去,让老四评价,哪种观点正确。 在这种碰撞讨论中。 福建各种学社,如今正在深入研究税法、以及争论未来税法主体,到底是商税为朝廷财政主体。 还是依托农业的农税为主体! 他即便没去福建。 只是看锦衣卫报上来的消息,都能感受到,福建新风潮的涌动多么激烈。 至于那些顽固保守的士绅? 在这种浪潮下早不敢说话了。 据锦衣卫暗中调查,就连这些士绅家庭背景出身的年轻人,都嫌弃他们保守的长辈太腐朽! 福建,已经是东风彻底压倒西风的局面。 再看朝堂上。 支持老四这一套理念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