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八章:发展! (第3/5页)

能在此期间发展成功。

    那么,他就能放心了。

    老四只要发展起来,依着老四的文治武功,肯定会十分顽强。

    所以,他一定还要来看看。

    再看一眼,他就算是走了,也放心了。

    ……

    翌日。

    鸡笼屿码头人山人海。

    禁军已经完成登船。

    朱棣和朱标说完话后,来到朱樉、朱棡一群兄弟面前,笑道:“二哥、三哥,拜托你们替我在父皇、母后膝前尽孝……”

    一群兄弟不由眼睛发酸。

    四哥不能再经常回大明,他们当然知道了。

    朱樉没好气抬手在朱棣肩头锤了一下,和朱棡一左一右揽住朱棣肩膀,没好气道:“我们只能尽我们的孝心,你的,你自己尽!”

    “老四,你要是敢就这么一走了之,等你立国称王,三哥再来你燕藩,三哥非揍你不可!”

    “四哥,你必须经常回来,怕什么!走到哪里,你都是父皇的儿子!我倒看看,哪个混蛋敢对四哥无礼!”

    ……

    一群皇子们带着情绪的声音,引得不远处的百官纷纷侧目。

    朱棣瞪了眼嚷嚷最凶的老十三:“胡说八道什么!”

    这个老十三,本来和他是连襟,将来有可能因为这层关系被特别针对,这会儿还乱发情绪。

    一句话,把几个年轻弟弟的激动情绪压住后,朱棣忙转移话题,“再过一两个月,中央吕宋地区应该就稳定了,到时候,我会抽调三个训练团,派遣他们回大明,帮助你们训练藩王卫,火铳和火炮也会在这期间,陆陆续续给你们送去。”

    ……

    片刻后。

    朱樉拍了拍朱棣肩膀,“好,不着急,你一定要先把你这摊子稳定好,去和妙云小妹,给父皇、母后磕个头吧。”

    朱棣点点头,往朱元璋、马秀英的方向走去。

    徐妙云正在和太子妃常氏、秦王妃观音奴、晋王妃谢氏一群妯娌说话,见朱棣去找朱元璋、马秀英,也忙结束谈话。

    带着孩子们走了过去。

    一家五口刚准备下跪时。

    就被朱元璋、马秀英扶住,朱元璋瞪了眼朱棣,“留着以后再磕,尽快选好迁民办事处的人员,父皇给你安排,迁民办事处的办公房舍这些你不用考虑,父皇回去就派李善长帮你在沿海行省选址……”

    朱棣含笑点头。

    父皇让李善长办这件事,肯定能办好。

    又说了好一会儿。

    朱元璋强忍着结束谈话,“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

    话罢,骤然转身,就往朱棣送他那艘改装后的大船走去。

    马秀英仔细看着朱棣一家五口,似乎深怕忘了,然后转身登船。

    朱标走到朱棣面前,拍了拍朱棣肩膀,点点头,牵着朱允炆上船。

    朱樉、朱棡、太子妃、观音奴……

    众人纷纷打招呼后,陆陆续续登船。

    蓝玉走到朱棣面前,看着朱棣,笑道:“临别前,咱叫你一声朱老四……”

    朱棣不由笑了。

    “以前敌视你的时候,私下里叫你朱四郎,后来,私下里,开始称呼你朱老四……”

    说着,蓝玉忽然不说了。

    只是郑重作揖一拜,转身大踏步离开。

    朱老四于他有再造之恩。

    要不是朱老四,恐怕他现在,要么成了冯胜,已经化作一堆白骨。

    要么变成胡惟庸。

    被赶出朝堂。

    方孝孺留在最后,走到朱棣面前,郑重一拜,“王爷于中原万民有擎天之恩,王爷也为如何治理天下,提出了一条,先贤从未想出的道路,下官坚信,无论这条路,在中原能否践行成功,都将深刻影响,往后数千年,普普通通的百姓,下官祝王爷借四海之风,扶摇直上,也期待在中原,能听到更多有关王爷在四海之上的传说,以及新风尚!”

    朱棣看着方孝孺。

    这家伙,历史上被‘他’夷十族。

    往后如何,说不好。

    但他的确没想过,彼此间,竟然还能有这样一种惺惺相惜。

    笑道:“你方希直这些年通过深入农村变了很多,临别前,我想送你一句话,读书,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希望你方希直,能成为中原革新之中流砥柱,造福万民,为万民敬仰,流芳百世!”

    方孝孺抬头,含笑点头,“王爷对希直期许,希直记下了,也一定会往这方面努力。”

    再次一拜,方孝孺转身离开。

    ……

    哼!

    百官所在大船上,吕本看着方孝孺和朱棣笑谈,微微冷哼,低语:“这个方希直走的太快、太偏了!”

    ……

    御船。

    徐宪昌来到朱元璋身边,低语询问:“陛下,是否出发?”

    他的舰队护送陛下、太子北归。

    同时,按照王爷的要求,护卫舰队回到大明后,就要把五十艘战船移交大明水师。

    同时,他们要留在大明水师,帮忙培训大明水师。

    然后乘坐转运俘虏的战船、商船返回鸡笼屿。

    朱元璋看着朱棣一家五口的方向,点头,“出发吧。”

    呜呜呜……

    徐宪昌领命离开不久后。

    号角声接连响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