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燕藩,蝶变! (第1/5页)
火铳厂。 朱标带着一群人,行走在宽敞的砖瓦木顶厂房内。 厂房宽十米,厂几乎一百米,中间是人行以及运送物料的通道,通道两侧,各有两排立式脚踏机床。 机床数,足足两千架,同时有四千,隶属匠作监的匠人在加工火铳管。 一座座预热的小炉子,哪怕是临近春节的腊月时节。 整个厂房内,四周宽大的窗户通着风,依旧热浪滚滚。 一个个匠人,穿着去掉袖子的内衬,光着结实黝黑,宽大的膀子,奋力加工铳管。 朱标指着匠人用布包在头顶,大大的发包,“用这种方式包起头发,后面再没发生什么事故吧?” 这两年,就因为匠人不注意,头发被旁边的预热炉点燃,或者一个机床两个人配合,负责蹬脚踏板的,将负责加工火铳之人的头发卷入机床中,造成的事故就不少。 虽然都没闹出人命。 可最初一年,老四派回负责技术指导的匠人离开后。 这样的事故就几乎每天都有,以至于,匠人们都有些畏畏缩缩。 而且,频繁的人员受伤,也十分影响火铳制造进度。 朝廷有百万精锐,父皇要力争在三四年内完成全面整编。 就算火炮可以慢一点配置。 火铳每年需求量就高达二三十万支。 自火铳厂建立以来。 产量就一直无法满足需求。 到目前为止,京营二十万精锐,也只完成了十五万整编! 反观老四帮老二、老三他们编练藩王卫。 到目前为止,老五的藩王卫据说都编练完成了。 总共编练了十万新军! 在老二、老三他们编练成后,蓝玉、沐英他们代表朝廷去点检回来说,老四可能是为了给朝廷留面子。 所以有意控制了编练藩王卫的速度。 并且还拿回几支燕藩制作的火铳。 无论是做工精美度,还是质量,都比金陵火铳厂强很多。 蓝玉曾提出,金陵火铳厂的产能既然无法满足编练新军的需求。 是不是可以向老四燕藩购买。 价格低廉,质量又高。 他当时也心动了。 他和蓝玉为首的军中将领一样,都想尽快完成百万精锐整编。 反正,大明现在不缺钱。 这几年,恐怕是朝廷立国以来,最好的几年。 整个大明境内,乡土村社建成度达到四成,百姓渐渐富裕。 又加全面放开海贸。 河北、山东江浙等地的海商,虽然没有可以远航的大船,但利益驱使下,驾驶小船,往来于高丽、倭国。 尤其是倭国。 据说,现在整个倭国都杀疯了。 老四支持的五个倭人在倭国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受到倭国精英层的尖锐反击。 视为异端。 打入五个倭人统治范围后,凡事搞乡土村社的普通倭人百姓,也被视为异端,统统杀了。 对方似乎秉承着,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之人的理念。 誓要通过rou体消灭的方式,彻底产出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套理念。 而以大野五郎为首的五个倭人也争锋相对。 打出去,凡事精英层全都杀了! 据说,搞得十分极端,完全丧失了中庸之道。 倭国的情况,也无疑验证了他推行乡土村社,而明面上否定雇工身股制的决定是正确的。 倭国的战乱,导致倭国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资。 于是,倭国的白银、黄金大量涌入朝廷。 同时还有老四燕藩流入的金币、银币,促使朝廷国库充盈。 仅仅一年多时间。 朝廷已经由过去,每年几乎收支平衡,或者略有结余,变成今年节余五百万两白银! 所以,朝廷完全有能力支撑外购火铳、火炮,编练新军。 可这个提议刚被蓝玉等人,在朝堂提出来。 就被已经开始参政的雄英断然否决了。 雄英当时当着父皇、他以及满朝文武是这样说的:朝廷的成本虽然高,火铳精美度以及质量是差了点,但并不影响正常使用寿命,如果向四叔购买火铳、火炮,我们就达不到训练工匠的目的。 对于雄英的建言,父皇表现的极为高兴。 事后,他询问父皇,才得知,老四已经预知了大明工业,发展会缓慢。 但老四向父皇建议。 只要保证工厂的收支平衡,控制好贪污腐败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工人。 他问父皇,老四从什么原因,判定朝廷工业发展一定会缓慢? 父皇只说了一句话:陈腐的风气!官僚风气、尊卑贵贱风气…… 他这次来工业区视察,就是想好好搞清楚,到底什么制约了朝廷工业的发展。 可貌似吕兆等人也干的不错,并没有一味守旧,也在积极寻找办法变通啊。 就比如这头发。 以前散在背后,现在不也变通了吗? …… 吕兆并不知,短短瞬间,朱标想了多少事情,邀功道:“太子爷,自从上次允炆来观摩,提出这个办法后,就再也没有受伤事故发生。” 朱标闻言,惊讶看向跟在身后的朱允炆。 众人全都齐齐看着朱允炆。 蓝玉微微皱眉。 朱允炆文质彬彬作揖道:“父亲,孩儿就是随意提了点意见,没想到真的发挥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