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 (第3/4页)

,如此破坏传统,对未来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

    朱标微不可察点头。

    拿起密奏又细细看了起来。

    自言自语嘀咕道:“是啊,明明有变通的方式,你四叔为什么不用?非要标新立异剪发,他说的那一套表象、核心论,倒是振聋发聩,历朝历代,这么多读书人,从未有人这般对传统进行分析解释,可他今天能破坏表象,明天是不是也能破坏核心?”

    话中,朱标摇了摇头,视线看向纪纲,“纪纲,此事到此为止,不要传扬出去。”

    他不想因此,搞得中原又一次沸沸扬扬。

    说到底,这是东番的事情。

    同时,父皇虽然知道他往老四治下秘密派遣了锦衣卫。

    但让父皇知晓,他时时刻刻都在通过锦衣卫,关注老四,这不好。

    “臣明白!”

    朱标看向朱允炆:“允炆,伱先回宫,和你母亲准备入宫吧。”

    朱允炆看了看朱标,作揖:“是。”

    他知道,父亲肯定要和纪纲说些,不方便让他听的话。

    极有可能,还是关于四叔的。

    等朱允炆离开后。

    朱标起身,来回徘徊,略作犹豫,转身看着纪纲,“我们在鸡笼屿工业区,有发展锦衣卫线人吗?”

    太子爷问这做什么?

    难道是想偷学燕藩的技术?

    纪纲瞬间急思转念,苦笑道:“太子爷,之前有发展,可自从近一年开始,就发生了点问题,每隔三四个月,毛骧就会派人去问询一堆问题,慢慢的,咱们发展的线人,有些就莫名其妙被调离,派送去吕宋了,臣怀疑,燕王通过这种问询,在找出细作,这些问题,都是些日常的细节,类似籍贯、家里几口人、父母是否健在、几个闺女几个儿子之类,如果反复几次问询,得到的答案,前后不一致,臣怀疑,就会被列为可疑对象……”

    朱标微微愣怔。

    惊讶于这种不动声色,找出不稳定因素的办法。

    这种细节问题,隔一段时间,打着关心工人的借口,问询后,备案登记。

    然后纵向对比。

    一个人只要撒谎了,就一定会在反复的询问中露出破绽!

    ……

    到最后,纪纲也没有弄清楚,朱标询问锦衣卫线人,到底想干什么。

    ……

    时间对于忙碌的燕藩而言,太短了。

    眨眼间。

    便来到洪武二十三年。

    马尼拉大平原上。

    一望无际,绿油油的成片成片的农田。

    一条水泥铺砌,宽阔可并排行使八驾马车的永备道路,在绿油油的农田包围中,一支向北方延伸。

    “阿哥、师兄、师姐,你们快点!”

    几驾马车后面,少女高兴骑着一辆两轮车,冲后面同样骑着两轮车的少年少女们大喊。

    少女似乎十分高兴。

    招呼后面众人后,还放开两轮车的把手,张开双臂,迎着夹杂麦香的清爽凉风。

    “这个小疯子!”

    马车内。

    徐妙云透过后面的玻璃,看着祈婳这般骑两轮车,不由有些紧张,扭头含笑瞪了眼朱棣,“你就惯着她吧,看往后,谁敢娶她!”

    这个被四郎称为自行车的两轮车,是四郎亲自设计出来的。

    送给祈婳的生日礼物。

    本来去年四郎就设计出来了,但制作不容易,工坊的匠人们,集中研究了很长时间,反复试验后,才做出来。

    朱棣穿着一身分体式圆领装,坐在徐妙云对面,格外威严。

    闻声,微微侧头,透过马车后窗玻璃,风吹动的帘子,看到祈婳,不由笑了,“孩子吗,这个年纪,就应该这般肩扛日月,草长莺飞。”

    自行车月前才做出来。

    祈婳学东西快,但骑自行车的各种花样技巧会的还不多。

    看着小丫头,放开车把,张开双手,就忍不住想到曾今。

    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是会很多拉风技巧。

    能搞出自行车,也得益于,钢产量增加。

    打下棉兰岛后,那群搞农作物、植物研究的老学究,就去考察探索,无意间发现棉兰岛上的原住民,割胶,涂抹在脸上。

    这群老学究,起初当做漆来研究,还以为找到了一种漆树。

    也不知道,这群老学究怎么捣鼓,和一群匠人,竟然捣鼓到塑炼这一步。

    捣鼓出,可塑性很强的半橡胶成品。

    起先,他根本不知道。

    直到小祈婳拿着这一样一块可塑性很强的半成品,捏成各种人偶玩耍时,他无意间看到,才发现这是橡胶半成品。

    到了这一步,就只剩下硫化了。

    于是,他就插手推动了一下。

    硫化很简单。

    话中,笑着指了指,徐妙云束着裤腿的筒靴,“你穿的靴子,底子不也是用橡胶制成的吗?咱们乘坐马车的车胎、自行车车胎,往高炉里投放矿石的传送带,你看看,一种新发明,能运用到多少地方,咱们现在乘坐的这种舒适马车,因为钢铁产量增加,应运而生,现在制作这种马车,都成立了三座私人雇工身股制工坊,自行车将来也差不多,咱们把这些销售到中原,也可以平衡贸易……”

    “不然,老头子和大哥不懂货币,搞得这些年,顺差很大,金银大量流向中原,听说,这几年,因为钱多了,铜钱贬值很厉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