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七章:朱标,不希望朱棣回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朱标,不希望朱棣回去 (第5/5页)

贸往来是胡惟庸,面对大明货品堆积,向太子建议的。

    胡惟庸和燕王有仇怨。

    或许就如燕王所猜测的。

    但太子肯定被胡惟庸蒙蔽了!

    朱棣瞧着方孝孺的模样,不忍在打击了。

    以前的方孝孺,被打击的彻底垮掉,他也不可惜。

    可现在的方孝孺,有理想,敢于为理想奉献,最主要,不是那个只知道死抱着几本圣贤书的方孝孺了。

    而是一个肯实干,有理想的革新者。

    中原这个族群,需要这样的人。

    朱棣从书案后绕出来,走到方孝孺面前,拍了拍方孝孺肩膀,“我就是猜测怀疑,你也不要当真,想改变大明的陈腐之风,我现在的身份不合适,你关心则乱,就没有想过,我插手,一定会演变成大明和燕藩之争,最后两个政权必然打个你死我活,而你们这些赞同革新的,也会被打上叛逆、内jianian的标签!”

    “你方希直想要把杨杰新编的梁祝舞台剧,搬回大明,就证明,你已经找到了一条横扫大明陈腐之风的道路。”

    “变革,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自上而下,上位者,以大毅力大决心,对现有的一切不正之风,进行刮骨疗毒,这个过程中,会有乱局,或许百姓也会有些怨言,但只要认定是对的,就应该做!”

    但这条路。

    大哥没有魄力走。

    老头子威望足够、手段足够、魄力也有。

    老头子没有做的原因他清楚。

    父皇年纪大了。

    他担心自己半途而终,给大哥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其实,父皇看着大明的现状,内心应该是有遗憾的。

    “另一条路,就是自下而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唤醒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的读书人,尚有热血的年轻官员,支持革新,当你们的呼声越来越大时,保守一方,必然被压下去。”

    “所以,你想引入燕藩的舞台剧,我可以帮忙。”

    ……

    数日后。

    方孝孺动身启程。

    上船时。

    方孝孺对送行的朱棣,郑重一拜,“王爷请受希直一拜!”

    朱棣坦然接受。

    等方孝孺起身后。

    抬手拍了拍方孝孺肩膀,“将来有一天,你方希直如果有掉脑袋的凶险时,不要死撑着,保全自身,才能以待将来,遇到危险,就坐船出海,来我这里避祸,无论如何,我都有能力保你安全。”

    其实他很不地道。

    不愿意支持雄英搞雇工身股制工业区。

    害怕给雄英带来凶险。

    可方孝孺想把燕藩的舞台剧搬回大明,他就鼎力支持。

    也就方孝孺这种人,看不出他不地道的算计。

    所以,他希望,如果方孝孺未来遇到掉脑袋的凶险时,不要太固执,能来燕藩避祸。

    那个时候,他和大明的关系,多半已经很尖锐了。

    也不怕庇护方孝孺,再引来麻烦。

    方孝孺微微愣怔,还以为朱棣和他开玩笑,随即笑而点头,“好,若真有这么一天,希直一定来投奔王爷,请求王爷庇护!”

    朱棣看出,方孝孺把他的话,当做玩笑了。

    其实,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未来大哥主政大明期间。

    一群支持革新的年轻人,极有可能被保守的旧势力利用权力,进行迫害!

    自下而上的变革,这是必然的。

    下面支持变革的人,没有掌握权力。

    而站在上面的保守者,却握有很大权柄。

    到时候,只要这群年轻人肯出海来燕藩避难,他就敢接受。

    等雄英安安稳稳,顺顺利利接过大哥手中的权力,他再把这群年轻人送回去,辅佐雄英,完成大明变革。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设想。

    未来时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谁也说不准。

    “杨荣跟着我们回去,时间不早了,走吧。”

    方孝孺点点头,再次对朱棣、徐妙云等人郑重一拜后,转身登船。

    呜呜呜……

    号角声响起。

    方孝孺搭乘前往大明的商船缓缓启程。

    方孝孺冲着岸上招手。

    目视着送行的朱棣等人越来越小。

    就连世纪大桥也越来越小,脸上笑容渐渐消失,情绪有些低沉。

    说实话,来了燕京后,就有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这里,是所有赞同革新之人,向往的地方!

    ……

    回宫的马车内。

    徐妙云坐在朱棣对面,看朱棣怔怔看着窗外,伸手在朱棣面前晃了晃,笑问:“答应回去了,不顾虑大哥的感受了?”

    四郎之前犹豫。

    就是因判定,大哥恐怕不想他回去。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