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藩战争机器启动 (第2/5页)
/br> 但他一直以来,都得把这件事,打扮装点成正义的事业。 就连在倭国搞情报的军情司成员,都以为他是真的扶持大野五郎等人,造福倭国百姓。 虽说,用思想、以及崇高理念武装出来的军队。 对于上位者开疆拓土,进行了限制,不能随心所欲。 但在他看来,这不是坏事。 兵者,国之大事。 古往今来,凡事军事行动,都要有个借口,有一面旗帜。 即便是虚伪表现出的,也得立这样一面旗帜。 毕竟,普通的将士,哪怕是没有用崇高思想武装的普通将士,都有普通百姓那种对弱者的同情心。 如果没有立一面,制造一面正义的旗帜。 杀戮中,任何普通将士,都会对弱者产生同情心里。 尤其是中原百姓,数千年的德教、礼教,即便是目不识丁者,都深受影响。 他也做过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能理解普通战士,深埋心中的那份质朴。 “当然,此时插手倭国战乱,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万世一系灭绝,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其次,如果帮助大野五郎集团,一统整个倭国,从大野五郎集团手中,接过一份献土献民投献书,我们燕藩统治倭国就有了不可动摇的正当理由,同时,献土献民也能把我们燕藩的文化、文明在短时间内,推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这有利于,形成四海之上,以燕藩为中心的文明、文化中心。” 话中,朱棣含笑看向蓝玉,“到时候,恐怕世界文明的中心,也会从大明向燕藩转移,这样的情况出现,必将引起一群中原有为读书人,尤其是青年读书人的奋发,有利于促进中原革新。” 蓝玉笑了。 献土献民对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损害,他当然清楚。 他早已不是昔日的蓝玉了。 他之所以支持此事。 就是希望,燕藩文明、文化吸引一批人,扩大大明境内的革新势力。 不过,他也得提醒燕王,“王爷,献土献民也会刺激到一大批保守派,这些人,只会更加痛恨燕藩……” 朱棣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忽然神色坚定道:“走吧,不管做什么决定,先回金陵,听听小早川仲业怎么说。” …… 就当朱棣一行人,结束土桥村之行,快马加鞭返还金陵之际。 东宫。 太子书房。 胡惟庸、黄子澄、齐泰、吕本联袂觐见,并且将事情原委讲于朱标。 书房内格外安静。 所有人都看着朱标。 某刻,朱标收敛思绪,看向站在左右的朱允炆、朱允熞,“允炆、允熞,对此事,你们怎么看?” 说实话,这件事,他即心动,又有很多顾虑。 稚子童言,他想听听两个孩子怎么想的。 朱允炆微微抿唇,看了眼朱允熞,作揖回答道:“父亲,献土献民影响太大了,这是古往今来,衡量一个文明,一种文化,最高的标准了,孩儿知道父亲顾虑与四叔的情谊,可父亲同样是大明的储君,身为大明储君,父亲就首先要为大明的利益着想!” “然后才是情感,二者不可兼得时,身为储君,必须承担起储君的责任和义务,孩儿想,四叔即便知道,也会明白,父亲这样选择的苦衷。” 其实,这番话不是他想出来的。 他这个年龄,怎么可能把责任、感情分的这么清。 是姥爷等人来见父亲之前,先通知了他,并且把这番话教给他的。 据胡惟庸说,有两个目的。 一、主要是通过他这个稚子之口,说服父亲。 二、胡惟庸说,这番话能加重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 朱标笑着点点头,扭头看向朱允熞。 朱允熞一时有些着急。 他就是来替娘亲,非父亲送点心,无意间碰到了这件事。 从小长这么大,他就从未接受如此重要的考校。 甚至,在娘亲的管束下,他都不准经常来缠着父亲。 娘亲说了,父亲的父爱,只能是大哥一人的,因为大哥是太孙。 这么重大的事情,父亲突然询问他的意见,这不是难为他吗? ‘大哥呢?若是大哥被父亲这般询问,会如何回答?’ 朱允熞不知该如何回答,立刻站在雄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反正,他喜欢大哥,大哥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 吕本瞧着朱允熞满脸焦急,六神无主,嘲弄笑意隐晦一闪而逝。 “父亲……”朱允熞有些结巴紧张,作揖道:“孩儿认为朝廷不应该参与,倭国使节团已经表述的很明白了,献土献民的对象是四叔,孩儿认为,保持和四叔的亲近关系,维护双方的亲近关系,比倭国一块贫瘠的土地更重要。” 大哥若是在。 肯定也会反对吧。 毕竟,大哥和四叔的关系,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怎么可能支持父亲插手此事。 而且,娘也经常说,四叔这种并不威胁父亲统治,且才华横压当世的人,不应该得罪,应该想办法维护好彼此的关系。 关系好了。 燕藩有什么好东西,大明也更容易得到。 朱标同样点点头,高兴笑笑。 虽然两个孩子的想法,并没有解决他的犹豫心理。 但他都满意。 一个出发点是为大明。 一个更看重亲情。 孩子们能有这种想法,都很优秀。 这证明,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不差。 “允熞殿下,这可不光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